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地球科学   14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监控视频中目标车辆速度被动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事先没有安置测速装置,事后仅通过监控视频进行处理的目标车辆速度被动式测量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阐述被动式目标车辆速度测量的概念、基本原理;视频画面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被动式目标车辆速度测量时方向与标定点的选择;不同监控点之间目标车辆的平均速度测量和同一监控点中目标车辆速度测量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2.
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林建  曲晓波 《气象》2008,34(11):22-30
根据1970-2006年全国847站逐日雷暴日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在发展阶段和消退阶段的路径变化.结果表明:全国雷电主要有4个多发区:南方区、高原区、北方区和新疆区;全国雷电日数呈下降趋势,高原区和南方区的下降趋势更明显;南方的雷电最早是3月份从江南中部往西往南辐射,然后再往北发展,高原的雷电由四川南部往北往西发展,而北方的雷电从华北东北部往东往南扩展.随着副高的季节性北跳三个区域的雷电在7月份连成一片,全国雷电范围达到最大,8月第2旬随着副高南撤各雷电区开始逐渐撤退,直到10月第1旬.全国雷电大都发生在4-9月午后到深夜(12-24时),其中15-17时和19-20时存在两个峰值,南方雷电发生时间最长,尤其是华南区雷电发生在3-9月,并有三个峰值,而北方区(包括新疆)雷电发生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时段较晚,发生频次也明显偏低.雷电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为雷电的落区预报提供了宏观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53.
大连沙尘天气及预报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煜  曲晓波  隋洪起  黄振 《气象》2008,34(11):54-61
通过对位于东北亚沙尘暴天气下游的大连近7年的沙尘天气统计分析,以及应用天气学方法进行预报模型分析,揭示出大连地区沙尘的主要特征和预报着眼点.大连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变化趋势同全国基本一致;沙尘天气的源地有4个,有三条影响路径.沙尘影响时,平均相对湿度都较低,以西北风为主.西北路径是影响大连地区产生沙尘天气最多的路径.在北路系统影响下,有三种天气类型;西路系统和西北路系统也分别有三种和四种天气类型.大连的沙尘天气预报着眼点首先要关注其上游的起沙情况,然后结合三路影响系统的预报模型进行分析;三路影响系统有不同的起沙关注区和不同的天气系统位置和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54.
十年来,新中国的气象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旧中国的气象科学是冷门,是点缀品,无疑的,与之相适应的气象教育更为贫乏,师资质弱量寡,图书仪器设备简陋,除三所大学应景地设有气象系或气象组外,无一所专门的气象学校,选习气象的学生寥寥可数,即使有几个,也多半专业思想不巩固、毕业后又常常是所学非所用。  相似文献   
155.
西北干旱区夏半年深厚的混合层与干旱气候形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北干旱区大气混合层(ML)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干旱气候形成的影响,我们利用张掖和民勤站夏季及相关月的实测探空资料及T-log P图解法,首先计算了该两地逐日ML厚度,然后分析并讨论了它的时空间变化特征、与干湿天气气候的关系,以及夏半年的深厚ML,对加剧当地干旱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西中东部ML厚度的年变化及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最浅薄,夏半年深厚(特别是5、6月),4月及10月分别是ML急剧增厚及变薄的过渡期;同时,更靠近西北干旱区中心的河西西部及北部的ML更深厚.(2)夏季干(湿)天气通过加强(减弱)地气间的感热交换和干对流,而明显影响当地的ML厚度.平均而言,以高温日最深厚,千日次之,小雨日再次之,而中强雨日最浅薄.千年夏季的ML厚度平均比湿年的对应值增厚300 m左右.夏季典型千日的ML厚度比雨日厚3000 m,典型干日的ML厚度昼宿变化不大.(3)反过来夏半年深厚的ML也通过增加雨滴蒸发损耗,减少了干旱区的降水,加剧了当地干旱的程度,因此夏半年深厚的ML也是形成干旱气候背景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6.
使用不同的重力值计算本站气压所造成的气压误差,对气象台站、天气分析、气候分析以及有关业务部门的影响比较大,尤其科研部门在对精密仪器进行压力试验或其他压力测算时应引用当地重力点的重力值,或引用WMO推荐的公式以减小气压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57.
在收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分布,从众多常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中,选取普适性较强的地质灾害治理效果、水环境恢复效果、景观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这4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从而验证上述普适性较强的评价因子可以较好的反映治理恢复效果。根据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加权综合法进行计算,对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进行改进量化,综合判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某煤矿为例,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方法通过验证,可以为同类型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8.
在2015—2020年部分时段内,洛阳地震台水氡测值出现异常变化,利用水质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观测井、周边水井、伊河、龙门煤矿进行分析,认为水氡异常变化主要与台站更换水泵、大气降水、伊河水位变化以及附近龙门煤矿透水有关,排除地震异常,可为周边地区震情研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9.
160.
本文通过系统对比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的成矿特征,结果表明:南海边缘海结核的矿物组成与大洋结核相似,均主要由锰相矿物和铁相矿物组成,其中锰相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铁相矿物主要以无定型铁氧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另外南海边缘海结核中含有大量硅酸盐矿物,表明在南海结核成矿过程中受到大量的陆源碎屑矿物混杂;相对于大洋主要经济成矿区的多金属结核,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中主要的经济元素如Mn、Cu、Co、Ni和Zn质量分数较低,而亲陆源性元素如Fe、Ti、P、Nb、Pb、Rb、Sc、Ta、Sr、Th和REY(REE和Y)等质量分数较高;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REE配分模式显示其为水成成因,并呈现更低的Mn/Fe值;同时南海边缘海结核也具有较快的平均生长速率及较高的δCe正异常,表明其生长在更为氧化的海水环境。虽然较快的沉积物沉积速率和动荡的海水环境影响了南海边缘海结核的成矿,但大量陆源物质进入海洋也为南海边缘海结核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便于南海边缘海结核的快速生长成矿。南海边缘海结核富集有Fe、Ti、Pb、Rb、Th和REY等金属元素,同样可以作为极具潜力的海洋矿产资源。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具有其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大洋多金属结核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