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科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深陡凹陷,主力储层局限分布在凹陷内部,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毗邻控凹断层分布,具有近源、深水、快速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受多期构造运动及烃类流体改造,储层压实作用不充分,胶结成岩作用减弱,溶蚀现象普遍,目前尚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属中孔、中高渗储层,有效储层埋深下限明显大于现今油层深度,表明盆地深层仍发育有优质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2.
中非裂谷系前寒武系基岩油气成藏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裂谷系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群。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研究发现,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系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少量副变质岩组成。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将基岩划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岩石两大类,前者更有利于风化和裂缝的形成,储层物性较好。寒武纪-侏罗纪长期风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的球形风化壳(段),早白垩世中非剪切带的走滑拉张应力场与前寒武系刚性基岩的耦合作用在基底产生了大量高角度断层、共轭缝、微裂缝和节理等,风化淋滤、表生和热液作用控制了溶蚀、胶结和次生孔隙发育。风化壳和裂缝储层发育具有“似层状”的特征,垂向上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淋滤带、裂缝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带和致密带四个区带。中非裂谷系盆地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三期裂谷期发育了三期区域性厚层泥页岩,古近系暗色泥岩由于埋藏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不能作为有效烃源岩,上白垩统泥岩以滨浅湖相为主,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下白垩统深湖相泥岩是区域上的优质烃源岩,同时为基岩提供了良好的油源和顶盖层。根据盖层的时代,可以划分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类成藏组合。乍得Bongor盆地基岩勘探获得极大成功,发现了一批高产稀油油田,打开了中非地区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3.
滨里海盆地东部盐下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滨里海盆地普遍发育一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层,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它把盆地分为盐上和盐下两大复合成藏组合。海西运动晚期,盆地东部地区断续、强烈的构造运动决定了地层空间展布、组合特点,控制了三个成藏带的形成,共发育三套成藏组合。盆地东部地区盐下油气藏规模、储量较大,大中型油气藏主要与石炭系两套海相碳酸盐岩层(KT-Ⅰ和KT-Ⅱ)有关。在盆地东部发现的10个盐下油气藏中,KT-Ⅰ、KT-Ⅱ产层的盖层均为其顶部泥岩层。下石炭统生物碎屑灰岩和下二叠统页岩是有效生油岩,分散有机质属混合类型。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溶洞型、孔洞型储层较发育,裂缝型储层偶尔发育;储层的次生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分布,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位置及其特点所控制。90%以上的失利探井是因为构造不落实,精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具体位置,成为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4.
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判断二连盆地形成的沉积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窦立荣  方杰 《矿物岩石》1997,17(1):50-57
二连盆地是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为早白垩世断陷群。本文通过井下下白垩统巴花群4块砂岩、3块泥岩及12块火山岩样品的镜下鉴定和化学成分测试及对比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受Izanagi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而形成的陆内裂谷,不同于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直接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而产生的主动大陆裂谷。  相似文献   
25.
郯庐断裂带北段形成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窦立荣  王瑜 《地质论评》1996,42(6):508-512
对郯庐断裂带北段内的依兰-伊通断裂带测定断民支岩的黑云母单矿物^40Ar/^39Ar坪年龄为100±2.3-95.7±2.74Ma,同时测定了带内的辉绿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0±5.9Ma,而辉绿岩中辉石单矿物的^40Ar/^39Ar坪年龄为105Ma。结合断裂切过下白垩统泉头组,表明左行走滑断裂形成于100Ma左右,即早白垩世末期。  相似文献   
26.
滨里海盆地普遍发育一套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层,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它把盆地分为盐上和盐下两大复合成藏组合.海西运动晚期,盆地东部地区断续、强烈的构造运动决定了地层空间展布、组合特点,控制了三个成藏带的形成,共发育三套成藏组合.盆地东部地区盐下油气藏规模、储量较大,大中型油气藏主要与石炭系两套海相碳酸盐岩层(KT-Ⅰ和KT-Ⅱ)有关.在盆地东部发现的10个盐下油气藏中,KT-Ⅰ、KT-Ⅱ产层的盖层均为其顶部泥岩层.下石炭统生物碎屑灰岩和下二叠统页岩是有效生油岩,分散有机质属混合类型.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溶洞型、孔洞型储层较发育,裂缝型储层偶尔发育;储层的次生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分布,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位置及其特点所控制.90%以上的失利探井是因为构造不落实,精确落实构造圈闭的具体位置,成为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7.
利用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划分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和范围的确定关系到油气勘探的方向和有利区带的选择,油源对比是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关键.在缺乏成熟烃源岩样品的情况下,须结合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才能科学地划分含油气系统.据中非Muglad盆地Nugara坳陷同-构造上两个油田的地质分析和原油地球化学分析,把坳陷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不同油田属于不同的系统.这一思路可为今后复杂构造演化区和裂谷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1 IntroductionThe application of isomeric-nitrogen compounds astracers to oil-migration research is a piece of innovatorywork, and also a newbreakthrough made in non-hydro-carbon geochemistry research. At present, a lot ofwork has been done on nitrogen co…  相似文献   
29.
应用高分辨率质谱分析苏丹高酸值原油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顶胜  窦立荣  万仑坤  史权 《岩石学报》2010,26(4):1303-1312
苏丹Muglad和Melut盆地是苏丹乃至整个中、西非剪切带最富含油气的盆地,所发现的原油主要为中质油(重度为20°~34°API),其次为重质油(重度小于20°API),普遍高含沥青质、高含蜡、高酸值、低含硫。为了探讨高酸值原油的成因,选择了苏丹地区18个不同酸值的原油样品,尝试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上述原油有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高酸值原油的有机酸主要由环烷酸组成;环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降解作用程度增加而增大,分子碳原子数分布范围变宽;环烷酸以一环、二环、三环环烷酸为主。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高酸值原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