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蒙古大豆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内蒙古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除阿盟大部地区、锡盟牧区及乌海外,其他盟市广泛种植,主要栽培区集中在东部四盟(市)。2000年全区播种面积79.4万hm^2,占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8%、豆类总播种面积的70%。年总产量8.6亿kg。  相似文献   
22.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了其气候学特征、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却呈波动增加趋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也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33模Lorenz系统的混沌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33模Lorenz系统的导出及求解过程,并从功率谱、关联维数和Lyapunov指数等三方面验证其33个谱模分量及流场和扰动温度场得到的时空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并对其进行可预报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混沌系统而言,对其时空序列取平均并不能延长可预报时效。  相似文献   
24.
王革丽 《内蒙古气象》1997,(2):29-32,F004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一维时间序列的均生函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预测模型,对序列进行拟合并做多步预测。几个初步试验表明,此方案对我区夏季降水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植被分布对青藏高原东侧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陈万隆  王革丽 《高原气象》1997,16(2):165-173
在颜宏等有限区域细网格的基础上,引入Deardorff植被参数化方案,并以此模式模拟了青藏高原东侧的两次暴雨过程,模拟表明:加入植被参数化的模式仍保持其稳定性,对降水强度的模拟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26.
王革丽  陈万隆 《高原气象》1997,16(3):243-249
利用含Deardorff植被参数化方案的颜宏等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研究西南低涡降水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变化的敏感性,着重分析在“82.7”和“81.7”两次西南低涡降水过程中的降水、上升运动和地面感热与水汽通量对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的敏感性问题。试验表明,西南低涡降水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是非常敏感的,对大气低层上升运动和地面感热、潜热通量也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7.
利用本文所建立的平流层下部臭氧异相光化学系统,研究硫酸气溶胶表面积浓度以及氯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对系统状态的影响.光化系统由19种分别来自氧族、氢族、氮族、氯族和碳族的化学成分组成.研究结果指出,仅就气溶胶而言,它不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光化系统行为的因子.然而,当它与奇氯ClOx或奇氮NOx的外源共同影响系统时,通过复杂的非线性光化学过程,它将使系统的行为发生重大变化.可以看到,在某些确定的参数范围内,系统存在多平衡态解,并构成一个“折叠"突变流型.  相似文献   
28.
中国北方地区旱涝的年代际预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基于状态空间重构理论和嵌入定理,给出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建立思路。与单点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相比,场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在寻找吸引子上某个相点的最邻近点及其映象以建立预测模型时,不局限于它自身的时间序列,而是在区域内所有相点的时间序列所构成的整个吸引子上寻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单点时间序列的“遍历性”,以提高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北方地区534年旱涝等级资料,对中国北方几个区域年代际尺度的旱涝变化及其极端旱(涝)出现频率进行预测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29.
利用慢特征分析法提取二维非平稳系统中的外强迫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特征分析法(Slow Feature Analysis,SFA)是一个从快变的信号中提取慢变特征的有效方法,它的提出丰富了人们对非平稳系统外强迫特征的重建手段。本文以Henon映射为基础,构造二维非平稳系统模型,尝试SFA方法在二维复杂非平稳系统中重建外强迫特征的能力。试验表明,SFA方法能够较好地从单时变参数Henon映射中提取出外强迫信号;通过结合小波变换技术,可以还原双时变参数Henon映射中的外强迫信号。另外,本文利用SFA方法重建了北京市气温的外强迫信号,分析其外强迫信号的尺度特征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这些工作将为气候系统驱动力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北半球环状模(NorthernHemisphereAnnularMode,NAM)是北半球冬季最主要的环流系统,其变化对北半球的冬季气候变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现有研究多采用相关、合成等统计方法对NAM及气候要素进行研究,鲜少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本文基于收敛交叉映射(Convergent Cross Mapp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