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河南嵩山两个绝对年龄资料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泽九 《地质论评》1963,21(2):107-109
根据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建议,在王曰伦、马杏垣先生的指导下,李德本、李世麟、郭孟申、王泽九等四人于1959年四月组成了嵩山地层专题研究小组,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五十多天的野外工作。工作中曾在五佛山群和侵入于登封杂岩的伟晶岩脉中分别采取了海绿石、白云母  相似文献   
32.
王泽九  卞润章 《地质论评》1966,24(2):139-142
读了杨志坚的“佛子岭群的地质时代问题”一文,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商榷的意见。该文的主要论点是不同意把佛子岭群划为元古界,而肯定其属石炭-二迭纪)。为此作者提出了八条证据,我们就其中主要几条和杨志坚同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3.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概况王泽九,吴功建,肖序常(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是地质矿产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资助的重点项目.它是继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完成后,又共同资助的第...  相似文献   
34.
本文主要对河南登封石牌河“变闪长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讨论。初步认为该岩体不是一个成分单一的岩体,而是由二长岩—闪长岩组成的较复杂岩体、并曾受到后期钾化。三个稀土元素模式图十分一致,说明属同一系列的岩体。图上显示轻稀土明显富集,无负Eu异常,∑REE为378.43—488.05。Eu/Eu*=0.77—0.88。岩石中锆石的U-Pb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为2520±17Ma,代表了岩体侵位和结晶的时代。  相似文献   
35.
(2015年4月20日)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会议开了三天,交流了2014年取得的新成果,讨论和安排了2015年的任务,并对2016年以后的科研任务进行了沟通,这为做好今年的工作和今后五年的科研任务提供了保障。下边有几项工作再和大家明确一下,希望大家做好。一、做好陆相地层建阶和海相地层建阶完善项目的结题工作陆相地层建阶和海相地层建阶的完善项目已进行了四年,今年是第五年,也是结题之年。按地调局的要求,自2011-2013前三年的任务共完成了15个课题,除2个项目续作外,十三份研究报告已提交出版社。  相似文献   
36.
作为地球气候系统演变的“预示器”,格陵兰冰盖(Greenland ice sheet, GrIS)质量变化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是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多种大地测量技术及气候模式等回顾了GrIS近几十年质量变化,总结了不同手段的优缺点及其质量变化机制。基于卫星重力、测高等多种手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手段自身特点的影响,计算的GrIS质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对海平面变化的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GrIS质量的快速变化与多种驱动机制相关,包括地理环境导致的辐射反馈,海洋、大气热力过程及冰盖动力过程等影响。然而,不同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针对目前手段和机制存在的不足,指出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极地冰盖模式的进一步优化等可能是未来GrIS质量变化及其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7.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8.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一年一度的常委扩大会例会今天开幕了.自去年4月15日在宜昌召开第十次常委扩大会后,一年来,在各有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地调局的大力支持下,宜昌会议确定的几贡任务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  相似文献   
39.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年代框架始终是地学界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然而多年来关键层位仍缺乏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随着SHRIMP测年的引进和大量层凝灰岩或斑脱岩在前寒武纪地层中不断被识别,测年技术提高后,可完成对斑脱岩中岩浆型微小锆石颗粒的测年要求,使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学的研究获得极大的突破,改变了我国使用了近80年的传统中、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的认识。随着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不断地为中、新元古代地层柱中的定位增添新的数据资料,它不仅再次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整个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地质演化史的认识和生物演化在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柱准确定位都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0.
韩飞  苏艳华  王泽 《测绘科学》2021,46(4):1-5,19
针对三峡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多年来该地区中小微震活动频发,呈现高频次、低震级的特征等问题,该文通过处理2013-2019年7期流动重力数据,得到2013年4月-2019年4月6幅流动重力场差分变化图,并结合2013年12月巴东Ms5.1级地震、2014年3月秭归Ms4.5和Ms4.9级地震、2017年6月巴东Ms4.3和MS4.1级地震及2018年10月秭归Ms4.5和Ms4.1级地震4次地震发震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地区近7年来重力场差分变化呈现明显的正负变化区域,且分界线较明显;②结合4次地震震源分布,均位于重力正负变化分界区域,分析认为重力正负变化表明地下区域物质在挤压和扩张,交界区域容易引起局部地震;③区域流动重力测量对三峡地区中小震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