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地球科学   35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初步矿产普查评价成果表明,三江北段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该区东部,以纳日贡玛-陆日格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矽卡岩大型成矿系统已初露端倪.纳日贡玛,作为该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了解其含矿斑岩的性质,查明斑岩的可能源区,厘定其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纳日贡玛矿区出露的主要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主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3.3±0.5Ma,明显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北延;其主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度演化的斑岩为钾玄岩系列,岩浆源区可能为50~80km处壳幔过渡带,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交代;与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相比,纳日贡玛斑岩钾含量偏低,Sr-Nd-Pb同位素组成更向亏损地幔靠拢,反映岩浆源区自NW至SE地壳组分逐渐增多和/或流体交代逐渐增强.自纳日贡玛至玉龙带.成矿斑岩的结晶年龄逐渐变新,说明斑岩的形成不仅具有统一的源区,可能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因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产生的始新世右行断裂系统,可能是控制区域岩浆上侵及时空分布的动力学机制.纳日贡玛带矿床矿化以Mo为主,显著不同于玉龙带的Cu-Mo(-Au)矿化组合,造成区域上矿化组合的差异即可因深部过程,也可因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过程,更多的证据显示可能受后者控制明显;因此,纳日贡玛矿床可能遭受了较强的剥蚀,区内应加强斑岩侵位较深时形成的斑岩钼矿及夕卡岩型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62.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前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剑  刘宝珺  潘桂棠 《矿物岩石》2001,21(3):135-145
沉积学研究表明,华南新元古代沉积盆地具典型裂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代表裂谷盆地早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冲洪积相组合、陆相(或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组合、滨浅海相沉积组合、淹没碳酸盐台地及欠补偿盆地黑色页岩相组合;而代表中、后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滨岸边缘相至深海相组合,冰期冰积岩相组合、碳酸盐岩及碳硅质细碎岩相组合。华南裂谷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5个重要的时期,整体上反映了一个由陆变海、由地堑-地垒相间盆地变广海盆地、由浅海变深海、盆地上小变大的演化过程。裂谷盆地的形成经历了裂谷基的形成、地幔柱作用与裂谷体的形成,被动沉降(下坳)与裂谷盖的形成三个阶段。华南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时期的裂解作用密切相关,它是超大陆解体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3.
一、引言 目前土地详查航片转绘所使用的方法大致有手工转绘、简易仪器转绘和微机转绘三大类。由于我省各土地管理部门现有设备差别较大,以及详查内业工作外承包较多,各承包单位的仪器设备未必相同,因此转绘方法也有所差异。这给检查验收带来一定的困难。能否找到一种通用的转绘精度检查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一般认为,地籍碎部测量的三种方法中,解析法因具有精度高,面积准确和便于微机管理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地籍测量的发展趋势。但解析法的外业工作量大,成图速度慢。这些弱点主要表现在建筑群杂乱的老城镇和旧街坊内部,因为这些隐蔽地区难以设站用极坐标法观测,通视条  相似文献   
65.
冀东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建 《地质学报》1992,66(1):15-34
冀东三屯营-太平寨地区分布有一套含紫苏辉石、富钠贫钾、由紫苏石英闪长岩、不同粒级紫苏花岗闪长岩和紫苏斜长花岗岩组成的花岗片麻岩系。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和岩石及单矿物常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REE)研究表明:该区大面积分布的中粗粒紫苏花岗闪长岩是同成分重熔岩浆结晶的产物。它们在麻粒岩相条件下,通过平衡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一种以斜长石为主、高硅、LILE相对亏损、低稀土总量、具正铕异常的REE饱和型早期岩浆结晶相——紫苏斜长花岗岩;和具有粗粒-巨晶甚至伟晶结构、低硅LILE相对富集、高稀土总量的REE非饱和型残余岩浆结晶相——紫苏花岗闪长岩。它们与呈包体分布的紫苏石英闪长岩共同组成冀东地区的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本文使用了花岗质岩石微量元素模式计算方法,并在系统地质研究的前提下选择计算公式,确定母岩浆成分,求得分配系数。获得了与实际岩石图谱完全弥合的曲线。本研究的资料表明,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全岩REE分配模型不能简单地用于岩石物源及其成因机制的对比。  相似文献   
66.
矿产资源全球分布不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所需资源是各国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矿产资源全球配置体系面临诸多跨国公共问题和挑战,需要构建一套公平、均衡、有序的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其有效运行。与经济贸易、卫生、气候、能源等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全球治理框架的领域相比,矿产资源全球治理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且体系构建滞后,还缺乏综合性和权威性的框架公约或国际组织来引领和主导体系构建与完善。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供应链区域化、阵营化、本土化趋势等对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形成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全球治理五要素概念分析框架,本研究对矿产资源全球治理进行概念界定,剖析了矿产资源全球治理的价值、主体、客体、机制、效果等五个核心要素内涵和发展现状,并初步构建矿产资源全球治理的要素理论框架,以期为矿产资源全球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支持,推动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7.
特提斯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作为全球三大巨型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成矿域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特提斯构造带是欧亚大陆南部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带,夹持于东欧、哈萨克、塔里木、华北、扬子、印度支那地块和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之间,由若干个小陆块,如Anatolides、外高加索、Alborz、伊朗中部、鲁特、阿富汗、帕米尔、南羌塘、北羌塘、拉萨、保山、中缅马苏、西缅甸等,及陆块中间的造山带组成,是在晚古生代到新生代期间,古、新特提斯洋扩张与闭合过程中,历经两次大规模的板块俯冲、碰撞形成的。这一过程可主要概括为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以及欧亚大陆的增生,其中欧亚主动大陆边缘和冈瓦纳被动大陆边缘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特提斯成矿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注定了其成矿具多金属、多类型的特征,漫长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其金属堆积的连续成带性,其中的一些重要成矿带全球著名。文章在特提斯成矿域中识别出了6种主要的成矿作用,分别形成斑岩型Cu-Mo-Au、与岩浆热液有关的Sn-W、岩浆型铬铁矿、VMS型Cu-Pb-Zn、浅成低温热液型Au-Hg-Sb及与沉积岩有关的Pb-Zn等矿床。这些矿床都是在洋盆扩张、洋陆俯冲、大陆碰撞等地球动力学背景中形成的。与环太平洋、古亚洲等增...  相似文献   
68.
川西大陆槽爆破角砾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应用Sr指示古环境的方法很多,其中以Sr的含量和与Sr配对的相应的元素比值作为指示剂,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以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分析技术测试了49件样品中Sr、Ba、Cu的含量。以Sr的含量、Sr/Ba、Sr/Cu比值作为地化指标,深入探讨了Sr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的分析了Sr含量,Sr/Ba、Sr/Cu比值对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地质响应。指出从浅海环境到深海环境Sr含量及其相应的元素比值增加趋势明显,对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Sr的分布还受到不同沉积旋回的影响,研究沉积作用对Sr分布的影响时,应在同一沉积旋回中进行。此外还深入研究了不同岩性、不同沉积旋回中Sr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Sr分布的不同因素。归纳了Sr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就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中Sr分布的影响,结合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0.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典型斑岩型银铅锌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斑岩(花岗斑岩)样品中的锆石11个测试点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2.0±2)Ma(MSWD=1.4),因此,认为冷水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代为(162.0±2)Ma。冷水坑含矿斑岩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高度一致,成岩年龄与成矿作用开始时间差异不明显。此外,由冷水坑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数据推断出矿化持续时间约27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