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地球科学   35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玄武质岩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多年来 ,许多学者先后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二叠纪玄武质岩石进行了研究 ,这些成果在揭示印度大陆北缘的构造演化和新特提斯洋开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早期研究主要是由国外学者针对西部克什米尔和Zanskar地区的Panjal暗色岩、东部的Abor火山岩开展工作 ,没有或很少涉及到中喜马拉雅地区的火山岩。最近也有部分学者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如余光明等 (1990 )、Garzanti等 (1999)、梁定益(2 0 0 1)、朱同兴等 (2 0 0 2 )和朱弟成等 (2 0 0 3)先后对中喜马拉雅地区的二叠纪火山岩进行过报道。但综合分析这些研究成果 ,还存在以下薄…  相似文献   
312.
东昆仑地区晚古生代到三叠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地质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从裂谷—岛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后,于早古生代末造山。晚古生代,东昆仑地区进入新的沉积-构造演化旋回,以石炭系和三叠系沉积为最重要,分布广泛,厚度大,岩相变化复杂。泥盆系在格尔木到昆仑山口的路线上零星分布,主要为陆相火山碎屑...  相似文献   
313.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重要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潘桂棠  庄育勋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87-793
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工作.1999-2001年,按青藏高原空白区区调计划,集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的骨干与精兵,先后开展了43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图1),面积逾60×104km2,参与单位26个.  相似文献   
314.
金矿源岩研究与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十年来,金矿源岩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极大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在理论上任何一个矿床的研究都不可能不涉及矿源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它在找矿中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彼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性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模式的建立,人们注意到占世界累积产量50%以上的金来自于太古宙绿岩带或包含绿岩带的地质单元之中这样一个地质事实,从而促使地质学家们开始提出了一些新的成因观点,并相应建立了由岩浆侵入体或变质作用提供热源,导致热流体对流循环,淋滤围岩中的金,在有利空间沉积成矿的金矿成因模式。这个模式的建立曾风靡全球,进而使金矿源岩研究,特别是太古宙古老地盾区的金矿源岩研究一跃而成为金矿找矿和予测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有关金矿源岩问题已经开展了相当多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不能不指出围绕着金矿源岩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15.
作者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提出;冀东太古宙迁西群是由80%以上的长英质片麻岩,不足20%的上壳岩所组成。其中长英质片麻岩主要是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的深成花岗杂岩;上壳岩包括层状火山—沉积岩、脉岩及基性侵入体两大类,它们均以规模不等和形态各异的包体,赋存于花岗杂岩之中。由于强烈变质和变形作用,包体被拉长并与花岗杂岩相间排列,形成沿纵横方向变化不定的“构造成分层”。因此,以往迁西群的层序划分,实际上是”构造成分层”的组合和归并,并不具有真正的地层层序的实际意义,应该予以彻底解体。  相似文献   
316.
论冀东地区太古宙迁西群的解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17.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等团体和单位发起,并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西部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26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收到论文35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 “特提斯”是指位于欧亚大陆南部的宽阔海域,是以希腊神话中海神的母亲的名字命名的,亦称古地中海.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在2亿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是古地中海  相似文献   
318.
冀东太古宙克拉通线性岩浆-构造混杂岩区内分布有一种具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成分的角闪斜长片麻岩,空间上与紫苏花岗闪长岩密切伴生。角闪斜长片麻岩是紫苏花岗闪长岩受构造变形影响,沿一组共轭构造(N45°E,E15°S)发生退化变质的产物。退变质作用在有水参与的等化学体系内完成,并受最强期变形事件控制。  相似文献   
319.
晚古生代特提斯区热带、亚热带植物群的东西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早石炭世开始,地球出现明显受气候带控制的植物分区现象,产生了分别代表南、北温—寒带的冈瓦纳植物区和安加拉植物区以及夹在其间的代表热带、亚热带的欧美植物区(广义)。随着南、北大陆在特提斯西部的汇聚,广义的欧美植物区在晚石炭世产生了东西分异,形成了西部狭义的欧美植物区和东部的华夏植物区。本文从分析东、西两植物区的生态特征、演化阶段、古构造格局的重组和古地理环境等因素入手,探讨了两植物区之间的区别及其分异的原因。可以认为植物区的东西分异是由气候的东西分异造成的,而气候的东西分异则是由于特提斯西部的板块汇聚造成的,它促使西部特提斯地区转变为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而东部特提斯地区为裂解阶段,保持着潮湿的海洋性气候。  相似文献   
320.
初论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杨志明  侯增谦 《矿床地质》2009,28(5):515-538
作为金属Cu最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主要产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基于大量弧环境斑岩铜矿床研究而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成矿模型,在后来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科学理论指导矿床勘查的典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除经典成矿模型所记录的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外,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内,甚至产在陆内环境中.显然,这些斑岩铜矿的成因无法用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型解释.文章从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的综述人手,通过对青藏高原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环境及构造控制、含矿斑岩起源、矿床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金属富集机制以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等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该模型强调:①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为强烈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埃达克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新生下地壳,板块断离或岩石圈拆沉诱发的软流圈物质上涌,以及斜向碰撞导致的挤压.伸展的构造机制转换通常是引发岩浆源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外部条件;②成矿金属的深部富集是因岩浆高氧逸度所致,高氧逸度条件下,S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溶解于岩浆之中,从而导致通常优先向硫化物分配的Cu、Au等开始作为不相容元素向硅酸盐熔浆中富集;③含矿斑岩的侵位既可受到因斜向碰撞诱发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的控制,也可受到岩石圈拆沉诱发的大型张性断层的控制;而含矿斑岩的就位则受矿区尺度的构造控制,多组构造的交汇部位或大型背斜的核部常是斑岩铜矿产出的重要位置;④大型矿床,特别是超大型矿床下部通常存在岩浆房,岩浆房的流体出溶是引发矿床大规模蚀变与矿化的根源;成矿金属与S均来自岩浆,与含矿斑岩可能具有相同的源区;⑤矿床整体上具有与弧环境类似的蚀变分带规律,从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粘土化及青磐岩化;不过,因碰撞造山带环境含矿斑岩相对富K,从而导致岩浆房或浅侵的岩株/岩枝中出溶的岩浆热液常具有比弧环境斑岩铜矿床更高的K+/H+比值,从而诱发钾硅酸盐化蚀变的强烈发育;因钾硅酸盐化蚀变持续时间较长,铜钼矿化主要产于该蚀变阶段,特别是以黑云母大量发育为特征的晚期钾硅酸盐化阶段;⑥成矿物质沉淀可能因成矿过程中温度、压力、盐度、氧逸度、pH值等因素的变化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与高原的快速隆升与剥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