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科学   4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采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试方法对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勉略地区寒武纪含碳岩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含碳岩系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总体变化不大,质量分数为(167.88~210.50)×10-6,平均为192.20×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6.64~16.25,平均为11.52,显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含碳岩系岩石具明显的Ce负异常,δCeN值为0.58~0.90(平均为0.78),表明其主要形成于干燥气候条件下的缺氧还原沉积环境,且为近陆边缘海(即浅海)沉积位置;本区含碳岩系岩石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N值为0.47~0.83(平均为0.62),说明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低温成岩作用(<250℃)下的正常海水及其沉积物;含碳岩系岩石的La/Yb-REE图解及La/Yb-Ce/La图解也表明其非热水沉积特征,为正常的海洋沉积环境,其物质可能主要来自正常海相沉积环境下较高石英含量的陆壳。  相似文献   
42.
阿尔金南缘清水泉地区与超基性岩及斜长花岗岩伴生的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SiO_2和Al_2O_3含量较高,分别为47.63%~55.26%和16.42%~18.97%,Na_2O+K_2O含量低为4.91%~5.60%,MgO和Mg~#值较低为4.41%~5.72%和44.9~57.9,具有负Eu异常,其Mg#与Ti O2、Fe OT及Cr与Rb呈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岩石为地幔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及Sm和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Yb、Y、Lu及Ti,且Th/Ta为2.61~18.121,Nb/La为0.21~0.661,指示岩石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陆壳的混染,推断岩石形成于裂谷环境。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获得斜长角闪岩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1±4 Ma,指示阿尔金南缘在中奥陶世早期处于伸展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之下,为研究阿尔金构造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3.
首先介绍了当前航摄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比较了数码航摄与传统航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对常用航线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精度估算公式的改进技术,并举例阐述了具体的验证过程。  相似文献   
44.
通过七个典型的产于著名钨锡矿讴的金矿床实例,论述了该类金矿床与中度氧化态的花岗岩类有关,其金属组合为Bi,W,As,Sn,Mo,Te,Sb,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包括克拉通边缘、陆缘、弧后盆地或陆陆碰撞带,主要矿化形式表现为脉状至网脉状,亦可见似云英岩化的浸染状和角砾状,其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和绢云母化,其包裹体大多数是低盐度且富合含CO2,但极个别是高盐度的。该类金矿床属贫硫化物型(<3%),且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由于金与铋矿物紧密共性,因此,Au与Bi,Te吴正相关,而通常与W、Sn,Mo,Sb不相关。  相似文献   
45.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沿区域主构造线北西西向展布。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内的花岗斑岩产于东西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呈岩枝状产出。斑晶的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普通角闪石。对该花岗斑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同时对虎头崖矿区内的典型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相学研究。花岗斑岩的里特曼指数δ为1.56~2.16,具有高硅、高钾、低铝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Nb负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略右倾的海鸥型,Eu负异常特征明显,具有A2亚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与花岗斑岩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形成环境。因此,该花岗斑岩与花岗岩构成的酸性侵入体为同一岩浆源区,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花岗质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2.7±1.8)Ma(MSWD=1.3,n=22)的岩体侵位年龄,表明东昆仑在印支期进入陆内造山末期,大规模的岩浆事件引起祁漫塔格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6.
基于ArcObject二次开发的遥感影像裁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产中批量影像裁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遥感影像分幅裁切的特点,重点讨论了根据纠正后的遥感影像范围确定分幅图幅编号与批量裁切,而后利用Visual Basic 6.0对ArcObject进行了二次开发予以实现,并在生产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47.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成岩时代分别为236.0±2.3 Ma和229.9±2.0 Ma。二者均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分别属于Ⅰ型和A型;二者稀土元素配分表现为富LREE、贫HREE以及中等Eu负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Th、U、K、Zr、Hf相对富集和Nb、Ta、Ti、Sr、Ba相对亏损的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转化阶段,与区域上的大规模幔源岩浆底侵及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从形成花岗闪长斑岩到二长花岗斑岩过程中地壳具有由厚减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