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地球科学   2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油葫芦沟蛇绿岩中玄武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 以探讨其形成环境。油葫芦沟蛇绿岩中玄武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具有低钾富钠的特征, 属低钾(拉斑)系列。玄武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图表现为近平坦型, 轻重稀土富集不明显, 属于亏损地幔(N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和Sr出现负异常, 高场强元素(HFSE)Nb、Ta、Hf、Zr无负异常, 表现出大洋中脊幔源岩浆作用的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 油葫芦沟玄武岩属于典型的亏损型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研究结果表明油葫芦沟蛇绿岩中玄武岩为北祁连洋洋壳的组成部分, 北祁连洋在晚元古代—晚寒武世为典型的大洋中脊环境。   相似文献   
102.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 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104.
在祁连山冻土区含天然气水合物或存在水合物异常的钻孔岩芯中发育一种半充填或者全充填岩石裂隙的自生黄铁矿,即"裂隙型"黄铁矿,其产状与在该地区发现的水合物产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其分布主要集中于水合物层或异常层的下方区域.通过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DK-6孔含"裂隙型"黄铁矿岩芯样品开展黄铁矿形态学、微量、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裂隙型"黄铁矿具有沿岩石裂隙面呈台阶状定向排列的立方体形态黄铁矿为主并伴生"圆形"构造、较低的Co/Ni和Sr/Ba值、较低的ΣREE含量、LREE较HREE相对富集和明显的Eu负异常以及?34SCDT值正偏等特征,这种独特的晶体形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在空间上与水合物层或异常层间的分布关系均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密切相关.由于气候变化是影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裂隙型"黄铁矿可能是区域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合物发生次生变化的产物,其分布的密集程度反映了当水合物稳定带缩小时,底界处水合物分解最为强烈,而稳定带内水合物分解相对较弱,其分布的顶底界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曾存在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105.
河西走廊北部的平山湖盆地,被围限于龙首山、北大山和合黎山之间,是一个在早白垩世受南北两侧逆冲断层共同控制形成并发展的盆地。笔者通过研究盆地内下白垩统沉积特征、构造变形、生长地层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划分了平山湖盆地在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期次,并恢复其形成演化过程。盆地内发育一套由下向上总体变细的下白垩统庙沟群沉积序列,盆地内构造变形以NE-SW向挤压和近E-W向伸展为主,庙沟群上岩组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29.3±1.8)Ma,可能代表了地层沉积和同期地堑发育的最早时间。由此得出,在早白垩世早期发育挤压构造盆地,同构造生长地层为挤压盆地的形成与构造演化提供了时代约束;在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伸展断陷盆地,由挤压到伸展的转换时间晚于129.3 Ma。  相似文献   
106.
文中从地球物理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航磁特征与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盆地的边界及范围,并在编制鄂尔多斯盆地磁性基底深度图、构造区划图的基础上,对盆地的基底结构、性质及其深度变化特点和构造格局、盖层厚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组成,埋深大部分可达3 000~11 000 m,盖层为震旦纪一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近EW向、NE向和SN向构造制约,多呈隆坳相间排列的特点,盆地构造面貌北部构造走向呈EW向,中东部构造走向呈NE向,西缘构造走向呈SN向。这些认识为今后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四川太和钒钛磁铁矿区地质成矿特征为研究背景,以高精度航磁数据为研究基础,辅以区域重力数据,结合实测岩(矿)石物性资料,对已知铁矿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优选M47、M47-1、M47-2、M47-3、M47-4 5处异常。5处异常地质成矿环境较好,地球物理特征明显,磁场上表现为椭圆状、似椭圆状局部升高正磁异常,在重力垂向二阶导数场中反映为鼻状突起、似椭圆状局部重力高值异常;依据物性资料,钒钛磁铁矿和辉长岩(含矿)磁性最强、密度最大,可引起明显的高磁、高重异常;结合地面踏勘结果,认为M47航磁异常与已知矿体有关;M47-1、M47-2为隐伏基性侵入岩(含矿)引起,利用GeoProbe软件和GMVPS软件进行2.5D反演,估算资源量约为4.69亿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工作;M47-3、M47-4两处异常范围内可能存在隐伏的磁性矿体,并具有一定的埋深,应予以重视,建议在异常范围内开展地面三级查证工作,寻找与基性侵入岩相关的钒钛磁铁矿。  相似文献   
108.
四川省九寨沟景区道路灰尘及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以交通为主的旅游活动是否对九寨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简称"景区")造成重金属污染,在景区内公路采集灰尘样44个、表层土壤样16个,并在景区外的公路采集灰尘样15个以进行对比.以Innov-X Alpha Series 6500便携手持式X射线荧光(PXRF)测试仪测定样品中的Zn、Pb、Cu、As含量,以地质累积指数Igeo评价污染程度,并计算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以分析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九寨沟景区内道路灰尘的重金属含量最高,Igeo污染级别达中度污染.景区内表土重金属含量最低,基本处于背景值水平,平均小于灰尘中含量的几倍,道路灰尘是九寨沟环境质量的潜在威胁.通过对比元素相关性及景区内外的灰尘重金属含量发现,交通是道路灰尘的主要重金属影响源,其中Zn是表征交通影响的主要元素,其次是Cu和Pb.  相似文献   
109.
李冰  王小如 《岩矿测试》1999,20(2):101-110
用自行改造的一种简单的连续氢化物发生系统,实现了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联用。研究了该系统的分析性能,并以乙醇为信号增强剂建立了在折衷条件下不同时测定As,Sb,Bi,Se和Te的分析方法以及在预还原剂体系中同时测定As,Sb,Bi和在高CHl体系中单独测定Se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998年夏季河南省鸭河口水库流域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例,研究和一种抗旱型人工增雨作为效果评价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对1998年夏季鸭河口水库流域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为:相对增雨10.7%,累计影响面积1200km^2,增水12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