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2篇
地球科学   10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哈金桑惹隆起上的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化带是在开展1:25万江孜县幅区调工作时首次发现的。该矿化带的矿石组合具钙夕卡岩型特征。共发现两个矿化体,Ⅰ号矿化体的有益元素以铜为主,伴生银、铅锌等;Ⅱ号矿化体有益元素以铅锌为主,伴生银和铜等。该矿化带的发现对该地区的找矿和基础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岛弧环境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特征尚不清楚。对此 ,文中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选择驱龙、冲江、厅宫 3个典型斑岩铜矿 ,对其蚀变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 3个蚀变带 ,呈环带状分布。从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不太发育 ,通常叠加在其它蚀变带之上。钾硅酸盐化带主要蚀变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硬石膏 ,伴有大量的黄铜矿与辉钼矿 ,是成矿物质的主要堆积区。石英绢云母化带与钾硅酸盐化带渐变过渡或叠加其上 ,是次于钾硅酸盐化带的储矿部位。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 +石英 +钾长石 ,金属硫化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 ,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主要的辉钼矿以石英 +辉钼矿脉的形式出现于本矿带。青磐岩化在斑岩体内不发育 ,矿化极微弱。蚀变岩石组分分析表明 ,岩石蚀变及其分带是岩浆流体 /岩石反应时K ,Na ,Ca ,Mg等组分迁移的结果 ,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岩石与未 (弱 )蚀变斑岩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 ,REE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说明蚀变岩石均经历了源于岩浆的流体的交代 ,不同的蚀变形成于岩浆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蚀?  相似文献   
63.
李小赛  赵元艺  黄道袤  曲晓明  许虹 《地质学报》2014,88(10):1843-1860
侧波积异地区位于西藏申扎县城东北约40km处,区域构造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南侧。该区除在超基性岩及灰岩中均发现有镍的硫化物矿物外,在超基性岩中还产生铬、钴的矿化。因此,研究区内超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等,对侧波积异,乃至整个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侧波积异赋镍岩石主要为方辉橄榄岩,普遍发生较强烈的蛇纹石化。镍矿物主要为镍铬铁合金、铁镍合金等合金矿物,针镍矿、铁针镍矿、六方硫镍矿等硫化物矿物,以及含镍橄榄石、含镍蛇纹石等硅酸盐矿物。方辉橄榄岩的Mg#为87.03~88.25,平均为87.82,接近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Mg#(89~91)。m/f为6.71~7.51,平均为7.22,为镁质超基性岩。侧波积异方辉橄榄岩为碱性系列。总体上明显富集U、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P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i等高场强元素,大体符合岛弧岩浆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很低,∑REE=0.39×10-6~1.37×10-6,平均值为0.94×10-6。LREE/HREE为5.07~6.04,(La/Yb)N为2.98~6.0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δEu=1.15~1.54,平均值为1.42,有较弱的Eu正异常。δCe=0.93~1.15,平均值为1.04,无明显Ce异常。206 Pb/204 Pb为18.428~18.554,平均值为18.476;207 Pb/204Pb为15.498~15.614,平均值为15.575;208 Pb/204 Pb为37.712~38.730,平均值为38.386。87 Rb/86 Sr比值为0.8686~3.8985,平均为2.1145,87 Sr/86 Sr比值为0.709148~0.711524,平均为0.710257,147 Sm/144 Nd比值为0.1090~0.1237,平均为0.1178,143 Nd/144 Nd比值为0.512028~0.512112,平均为0.512075。结果表明,侧波积异方辉橄榄岩产出的构造环境为岛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与上地幔混合的俯冲带,岩浆源区为尖晶石角闪二辉橄榄岩富集型地幔源区。侧波积异方辉橄榄岩中的Ni含量平均为2017.3×10-6,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中的Ni含量平均为2429.2×10-6,若为硫化物型,则均达到边界品位,侧波积异铁矿石中镍含量已达到边界品位,为6323.1×10-6。此外,侧波积异铁矿石中Co含量已达边界品位,为632.6×10-6,达如错铁矿石中Cr含量已达边界品位,为52679.4×10-6。因此,应加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蛇绿岩有关的超基性岩中,尤其是超基性岩铁矿石中镍、铬、钴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64.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碰撞后铜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藏北高原的班公湖-怒江铜矿带是继藏东的玉龙斑岩铜矿带和藏南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之后,在青藏高原上发现的第三条铜矿带。与前两条斑岩铜矿带不同的是,班公湖-怒江铜矿带的铜矿床类型具有多样性,包括:1多龙、雄梅斑岩型铜金矿床;2尕尔穷-嘎拉勒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3拨拉扎斑岩型铜钼矿床;4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120~90 Ma之间,约30 Ma间隔内。文章通过沉积岩岩相学、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的综合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的闭合时间为早白垩世初(140~130 Ma之间),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铜矿床都形成于碰撞后造山环境。该成矿带与铜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在岩石地球化学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Ba、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出俯冲组分对岩浆生成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与碰撞后岩浆作用特征相吻合。除了班公湖-怒江铜矿带外,青藏高原上的另外两条斑岩铜矿带(即藏东的玉龙斑岩铜矿带和藏南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也是形成于洋盆闭合之后的造山带碰撞后环境,因此,青藏高原可以说是地球上碰撞后铜矿床的天堂。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地质调查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发现了一批A-型花岗岩,岩体呈大小几百平方米的岩株产出,岩性上分为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种,侵入白垩系地层中.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些A型花岗岩相对富硅,SiO2含量在68.62%~75.36%之间,全碱(K2O+Na2O=8.03%~9.37%)和全铁(Fe2 O3T=0.86%~5.39%)含量偏高,Al2O3(12.76%~15.54%)偏低,显示弱过铝质和亚铝质特征.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Pb明显富集,Ba、Sr明显亏损;同样在高场强元素(HFSE)中Nb、Ta、Ti亏损明显,但Zr、Hf相对富集,这些与岛弧型花岗岩都是明显不同的,显示出了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体较高(∑REE=122.37×106~291.19×10-6,平均为201.31×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89~9.58,平均为5.93),负Eu异常明显(δ Eu=0.14~0.54,平均为0.34),造成分配曲线呈向右缓倾的V型分布型式.Nd、Sr、Pb同位素分析显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这些A型花岗岩富集放射成因同位素,其中87Sr/86Sr、87Rb/86 Sr及Isr比值分别在0.719842~0.786395、6.7171~48.8063和0.706900~0.710378之间;143 Nb/144 Nb和147 Sm/144 Nd比值分别在0.512123~0.512392和0.0853~0.2847之间,εNd为较大的负值(在-3.37~-10.34之间),显示出地壳组分的重要影响.206 pb/204 Pb、207pb/204Pb和208 pb/204 Pb比值分别在18.703~19.070、15.680~15.732、和39.121~39.576之间,在Zartman等(1981)的Pb构造模式图上位于上地壳线和造山带演化线之上,显示出异常高的富集组分.分析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A-型花岗岩是岩石圈地幔在洋壳俯冲过程中受到沉积物熔体的交代富集,之后早白垩世晚期(110Ma±)在碰撞后伸展阶段由于俯冲的洋壳板层断离形成了“板片窗”,软流圈物质借此上涌,引起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接近EMⅡ)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66.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金主要产在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金矿床各成矿阶段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H2O-CO2包裹体、H2O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成矿早期的流体为H2O-CO2-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320℃左右;主成矿阶段的流体为H2O-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280℃左右,不混溶作用以及控矿构造由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是金沉淀的主要原因。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华尖金矿床主成矿期流体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晚期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硫、铅同位素示踪表明,该矿床内的金主要来自在深部重熔的太古宙变质岩,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为牛心山花岗岩,间接来源于太古宙遵化群变质岩系,成矿过程与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的演化和改造有关。华尖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伸展期构造及侵入作用有关,岩浆活动带来了稳定的热源和大量的含金流体,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含金硫化物在张性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67.
68.
69.
论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的容矿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陈文明  曲晓明 《矿床地质》2002,21(4):331-340
通过对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容矿岩的时空分布、物质组分及结构构造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容矿岩是一套由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包括沉凝灰岩)经富Na、Si热流体交代而成的钠质酸性-基性火山岩,按岩性及结构分以下4类:(1)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的钠质酸性-中酸性火山岩或称之为钠长石英斑岩与石英斑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上部,约占容矿岩的20%;(2)以自形、半自形板状、粒状交织结构为主的(含少量斑晶)钠质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或称之为安山玢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中部及中下部,约占容矿岩的50%;(3)以自形、半自形板状、粒状交织结构为主的富铝基性火山岩,或称之为高铝玄武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下部及底板围岩,约占容矿岩的20%;(4)以凝灰结构、碎屑结构为主的钠质中酸性-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它常位于矿体的下部及底板围岩,约占容矿岩的10%。  相似文献   
70.
川西连龙夕卡岩型锡、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龙夕卡岩型锡银多金属矿床作为义敦岛弧锡银矿化的典型代表,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阶段,矿床类型属钙夕卡岩型Sn-Ag-Bi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