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276篇
地球科学   19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地震前兆台网产出与服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与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震前兆台网在观测数据产品质量监控、专业产品产出、产品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当前地震前兆台网产出的主要产品、产品管理与服务平台和近年来的产出与服务情况,并对前兆台网产出产品的应用服务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82.
利用地震和爆破资料从震中位置、深度及残差3个方面对MSDP软件中3种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2000定位方法定位网内地震和其它2种方法相比:地震震中更接断层,落实的定点爆破平均值明显小于其它两种方法。定位地震深度分布较为均匀,但爆破深度全部分布在0—5km。进一步分析地震深度与宁夏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发现地震深度与速度结构明显相关,地震发生在高速—低速转换地区。  相似文献   
983.
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对导航卫星星座的三维仿真模拟,用于系统的设计与监控。考虑到GPS系统的成熟性和与北斗系统的相似性,以GPS精密星历为基础,深入研究利用GPS精密星历拟合卫星三维坐标的方法,对两种常用方法——拉格朗日多项式内插和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给出两种拟合方法得到的卫星位置误差与阶数的关系,探讨短时间外推的效果,确定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为最佳的卫星轨道拟合方法,并据此求得任意时刻的卫星坐标,构建了导航卫星三维标准化轨道虚拟运行场景。  相似文献   
98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资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雷达单测风资料以及FY-2C红外云图,综合分析了2011年5月9日豫西山区的一次短时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500hPa河套地区的西风槽、对流层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线、地面冷锋是天气尺度的主要影响系统。入侵冷空气与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的交汇,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和触发机制。高空风资料中,600hPa以下西南风或偏南风场的建立,对强降水的出现有警示作用;而600hPa风速突增到10m/s以上,可以作为暴雨出现的信号。云顶亮温tbb迅速下降可作为豫西山区强降水出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5.
对2012年6月22~24日防城港市出现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等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主要是高空槽配合低涡切变而造成的;高低空的耦合、强烈的上升运动及低涡切变的南移是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西南急流及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期间的不稳定能量条件较好,切变线的南下、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高低空形势的配置及地形的抬升影响是造成降雨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6.
彭春华  张端禹 《湖北气象》2008,27(2):177-181
2008年3月28日,华中五省预报服务和科技管理人员针对2008年初在中国南方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过程,就冰雪灾情分布、气候条件、机理研究、灾情评估等多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这对于制定今后极端气象灾害的服务预案有积极的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此类灾害的预报技术和深入研究它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7.
众文 《河南地质》2009,(10):40-41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高能加速器到量子通信,从合成人工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过去60年里,正是在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中,中国科学完成了一次次跨越。  相似文献   
988.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裂谷系的东北端,是裂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近纪初恒山-大同一带发育软流圈上涌柱,导致岩浆喷发和地壳变薄,距今25~24Ma,阳原-石匣一带开始沉陷形成盆地,北侧出现伸展造山带。受到挤压作用使盆地内地壳缩短并在盆地南侧形成台地。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为盆地沉陷最盛时期,泥河湾古湖形成。距今2.0~0.8Ma,该地区为温和的温带气候环境,有的时段为亚热带气候,同时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风成沉积为盆地土壤提供了丰富矿物质养分,湖泊周边地区动植物繁盛,为早期古人类在此栖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裂谷型盆地是适于早期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泥河湾盆地将是我国最有可能发现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地点。  相似文献   
989.
以系统取心资料及其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地震资料,根据火山岩的岩性、电性、岩石化学等特征和不同岩性岩相的地震反射特征,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东地区卡拉岗组火山岩地层划分为层、韵律、期次、亚旋回等不同单元。以期次(层组)作为该区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的基本单元,这也是在地震剖面上能识别和连续追踪的基本或最小地层单位,并对该区火山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研究表明:该区卡拉岗组火山活动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分布规律表现为层组的厚度、数目由西南向东北呈明显的减薄(少)趋势;牛东地区卡拉岗组已经揭示的火山岩厚度在1000 m以上,可以划分为8个火山期次,4个亚旋回。  相似文献   
990.
为探讨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晚石炭世一二叠纪火山岩类型、成因特点及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火山岩属中-基性岩类.玄武岩主要组成斑晶矿物是斜长石、辉石和少量橄榄石,为钠质碱性系列.安山岩主要组成矿物是斜长石、少量辉石,为低钾-中钾钙碱系列.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鼍较高,w(ΣREE)在104.60×10-6-203.28×10-6,w(LREE/HREE)比值为6.92~18.75,LaN/YbN比值为7.07~35.18,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右倾曲线,无Eu负异常,δEu为0.88~1.05.δCe为0.91~1.04.火山岩富含LILE(特别是Ba,K)和LREE,强烈亏损HFSE(Nb,Ta),具很高的LREE/HREE比值.判别图解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一二叠纪岩浆活动既显示板内演化特征,又有陆缘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痕迹.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断研究区晚石炭世一二叠纪火山岩可能是弧火山岩浆在造山后期伸展裂陷环境中的喷发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