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科学   18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21.
王昊  徐刚  路坦  刘旭  瞿东旭 《矿产与地质》2007,21(4):429-435
河南省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是在朱阳关—夏馆韧性剪切带北侧的祁子堂-夏馆-板厂-双槐树-官坡Au-Ag-Cu-Pb-Zn-Hg-Sb成矿带内所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该矿床产于中元古界二郎坪群(Pz1er)内,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成矿热液则是由变质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首次提出,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2.
旋转体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体三维重建方法。在该方法的实现过程中,首先利用旋转平台获取了旋转体的影像,然后基于物方的空间圆重建方法精确测量旋转体的上口,从而得到旋转体的旋转轴,再根据影像的方位元素对影像进行纠正,使得旋转体的轮廓线在影像上的成像左右对称。最后直接用纠正后的影像精确计算旋转体的形状。在理论上讲,利用一张影像就可以实现旋转体的三维重建,但在本文中使用了多张照片,主要是为了获取整个旋转体的纹理。对实际的旋转体进行三维重建,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3.
124.
一些日本民防专家手里拿着极小的黑色盒子会聚在气候控制室里。在形势图前和计算机嗡嗡声中,他们向首相建议发布进入全面警戒状态的警报。灾害什么时候到来现在已经成为日本科学家们激烈争论的主题,他们正忙于把全国的尖端技术应用到地震预报这个仍然难以捉摸的任务中去。但是总的来说,他们认为东京已经进入了危险阶段,从现在到2000年期间的某个时候很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  相似文献   
125.
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Ma±0.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榘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相似文献   
126.
低分子有机酸是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贵阳市大气降水中的有机酸浓度.结果表明,气象因素是影响贵阳市大气降水中有机酸浓度的重要因素.其中,降雨系统对雨水中有机酸浓度的影响显著.大气有机酸主要是在降雨初期进入降水并被清除的,降雨初期对大气有机酸的清除量占总清除量的50%-70%.随着降雨的进行,雨水中的有机酸浓度逐渐降低,降雨后期略有升高,大降雨量对雨水中有机酸浓度起稀释的作用.雷雨和台风雨中有机酸浓度明显偏低,降雪中有机酸浓度也远远低于雨水中有机酸浓度,暗示贵阳市雨水中有机酸主要是在云下过程进入降水的.天气因素是通过影响大气中有机酸浓度进而影响雨水中有机酸浓度的,如气温对雨水中有机酸浓度的影响远没有降雨量明显.不同来源气团雨水中有机酸浓度明显不同,其中以北面方向气团降水中有机酸浓度最高,与我国内陆大气污染较重有关,而源于海洋方向的东南气团雨水中有机酸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7.
2007年7月17日10时,重庆突降特大暴雨,山洪和泥石流袭击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使该陵园遭受重大损坏。本文分析了该次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灾情和成因,提出了烈士陵园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8.
南极普里兹造山带性质及构造变形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极大陆足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是冈瓦纳大陆的重要组成.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直参加南极研究.目前为止,已有33人次参加了14次南极考察,其中2人进入南极内陆格罗夫山考察.经过几代科学家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传统观点认为,东南极大陆是由太古宙陆核与围绕陆核的元古宙活动带组成,东冈瓦纳大陆在晚元古代格林威尔事件后完成统一大陆的构建.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原属于环东南极格林维尔活动带的不同部位识别出-系列晚新元占-早古生代的泛非期(约500 Ma)构造热事件,对传统的东南极大陆模式提出了挑战.其中,普里兹湾地区泛非构造热事件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被中国科学家证明向南延伸到南极内陆的格罗夫山一带,在东南极大陆内部形成了一条泛非期构造带.然而,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一直受到研究者的争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这条泛非期普里兹构造带到底是一条陆内变形带?还是板块碰撞带?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东南极大陆的结构与形成时代,更关系到东冈瓦纳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的重建.2007年,"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编制"与"南极埃默里冰架-格罗夫山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对普里兹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完成了我国在南极的第一张中比例尺地质图,为普里兹构造带的研究、为探讨冈瓦纳大陆的重建,奠定了新的基础;②格罗夫山地区首次发现高压麻粒岩,根据石榴子石的化学环带和单斜辉石原始成分的恢复获得峰期变质条件为12.9~15.8 kb、810~910℃,减压退变质条件为7.6~10.3 kb、700~760℃,具有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SHRIMP锆石U-Pb定年揭示高压变质作用发牛的时代为545~542 Ma.这项成果首次为确认普里兹构造带为碰撞造山带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③普哩兹构造带麻粒岩地体变质作用、花岗岩浆侵位构成的热事件经历了ITD IBC发展轨迹,也是大陆碰撞带的指示标志;④基本上确定了普里兹构造带构造格架与变形序列及演化过程;⑤发现格罗夫山地区大型低角度韧性剪切变形带,变形时代为.530~480 Ma;⑥格罗夫山地区NENNE向延伸的沟谷-纵岭地貌特征是由于晚中生代到新生代区域上蓝伯特裂谷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9.
炉霍-道孚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炉霍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川西高原炉霍-道孚一带发现了大量的蚀变单辉橄榄岩、蛇纹石化辉石岩、辉长岩、蚀变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它们多呈构造残片状散布于中上三叠统如年各岩组变质砂板岩复理石地层中.通过对这些残片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它属蛇绿岩组合,并可以重塑较完整的蛇绿岩层序,暂以道孚蛇绿岩称之,道孚蛇绿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炉霍-道孚一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区域构造格架及地层区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关于如年各组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于炉霍-道孚断裂带的如年各组为一套深海环境形成的构造变形强烈的含硅质岩复理石沉积,与大量的蛇绿岩残片和古生界灰岩等外来岩块共存,具有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共存的沉积-构造混杂特征,时代可限制在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诺利期.为了与理塘蛇绿岩群及金沙江蛇绿岩群相对比,将其更名为如年各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