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3篇
地球科学   5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1.
吴松洋  侯林  丁俊  吴伟  秦凯  张锦让  朱斯豹 《岩石学报》2016,32(8):2407-2424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的矿集区,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金矿的主控矿构造可归纳为三类:不整合型、断层型以及不整合和断层复合型。前人分别针对三类构造中的流体开展了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对比研究,在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在结合前人已获稳定同位素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了水银洞、丫他等典型矿床,针对三类构造中成矿期脉体进行流体包裹体以及H-O-C-S同位素研究,探讨其成矿期成矿流体特征以及来源。不整合型构造中流体包裹体可见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以及含CO_2三相包裹体(C型),复合型构造和断层型构造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为主。不整合型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20℃之间,流体盐度范围为0.70%~6.50%Na Cleqv,密度0.78g/cm~3;复合型构造中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3~323℃,盐度0.30%~9.00%Na Cleqv,密度平均为0.73g/cm~3;断层型构造中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40~176℃,盐度为0.90%~9.30%Na Cleqv,密度平均为0.74g/cm~3。在均一温度-盐度图中未发现温度或盐度异常端元,指示三类构造中流体是一个连续演化的过程。结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CO_2、CO、CH_4等气体的减少指示了在由深到浅的演化过程中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不整合型构造中方解石δ~(13)CV-PDB值为-8.78‰~1.69‰,δ~(18)OSMOW值为8.01‰~23.08‰;复合型构造方解石中δ~(13)CV-PDB范围为-7.93‰~0.00‰,δ~(18)OSMOW为9.44‰~16.09‰;断层型构造方解石中δ~(13)CV-PDB范围为-1.06‰~-4.46‰,δ~(18)OSMOW=12.33‰~22.58‰。从数据投点结果来看,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和沉积地层,且从不整合型构造到断层型构造,深部贡献渐弱而地层贡献渐强。根据计算,不整合型构造流体中δD_(H_2O)值范围为-32.30‰~-97.40‰,δ~(18)OH_2O值为-1.28‰~12.40‰;复合型构造中δD_(H_2O)值为-75.00‰~-78.00‰,δ~(18)OH_2O值为11.30‰~12.30‰;断层型构造中δD_(H_2O)值为-60.01‰~-104.40‰,δ~(18)OH_2O值为8.35‰~13.90‰。δD_(H_2O)-δ~(18)OH_2O图中,数据点显示出三类构造中成矿流体的多源性,不整合型构造与岩浆水的关系相对密切,而断层型构造与盆地流体及变质水关系密切,水岩反应造成氧同位素值呈向右漂移趋势。不整合型构造中的S主要以幔源为主,复合型构造和断层型构造中分别受到沉积地层的影响,造成δ~(34)SV-CDT值有所偏大。因此,本文认为黔西南三类主要控矿构造中成矿流体均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且显示出多来源的特征,不整合型构造中以深部来源为主,断层型构造中以盆地卤水为主,而复合型构造中两类来源相当。另外,变质流体的加入暗示黔西南卡林型金的成矿与造山作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12.
当高强度周期性调制的光束或脉冲激光柬入射到介质中时,通过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部分光能转变为声能,从而在介质中形成声波,这一效应称为光声效应。在光声效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光声光谱技术,已广泛用于物质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3.
作者提出镉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脏R—细胞亚显微结构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影响。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R—细胞中,受影响变化最明显的是线粒体;线粒体体积和其内膜嵴的破坏程度与介质镉浓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镉浓度的升高,细胞器减少,内质网膨胀,细胞质和线粒体基质变稀薄。SGPT活力也随镉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并与R—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程度一致。本文还就处于不同镉浓度下的标本,与生理机能相联系的R—细胞形态变化的意义、R-细胞线粒体亚显微结构变化与SGPT活力变化的关系及SGPT活性变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4.
报道1989年山东省30多个大中型代表水库浮游植物总生物量(TB)、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nanB)和各类主要浮游植物与8种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相关的较为重要的理化因子依次是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硬度(H)、透明度(SD)和深度(Z).总体上,TP、COD和H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而SD和Z则呈负相关.各种理化因子与TB的关系和与nanB的趋于一致;与各主要藻类的关系主要是隐、裸藻类,其次是绿藻和硅藻与各理化因子相关性较大.重要理化因子与各主要藻类的关系也同对TB的相似,只是硅藻生物量百分比与S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5.
研究液体中声吸收对三种具有不同波形的脉冲光声信号的影响,把吸声介质视为一个线性、时空不变的低通滤波器,得到了考虑声吸收后光声脉冲的幅值和波形随传播距离变化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6.
报道1989~1990年山东省大中型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百分数和生物量、种类频级和主要种类,提出代表性水库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组成、优势类群或优势种以及它们与各水库总浮游植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7.
正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被称为三江之源的青海,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99种,占中国的10.26%,在这些野生动物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种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对青海来说,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雪豹、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白唇鹿、马鹿、雪雀、长嘴百灵、普氏原羚、玉带海雕、雪鸡、藏野  相似文献   
118.
对流尺度集合预报是研究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的新方向。当前对飑线系统结构的研究主要采用卫星和雷达资料结合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的方法,而本文从集合预报技术的角度分析飑线结构特征。针对2014年7月30日中国江淮地区的一次强飑线过程,利用WRF模式开展了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采用概率匹配平均法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综合处理,重点考察集合预报对飑线结构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能够模拟出飑线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集合平均和概率匹配平均法相比控制预报而言,对飑线回波、热力场、动力场和微物理量场结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模拟出了飑线系统近地面冷池和环境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与RKW理论相一致。概率匹配平均法在回波强度上较集合平均更接近实况,应用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研究极端天气事件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由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日益增加引起,而空气污染主要由悬浮于空气中的大气气溶胶粒子造成,它们都主要由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粒子也具有气候效应:一是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光,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具有降冷作用,可抵消一部分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作用;二是可以作为云中凝结核改变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性质,改变大气的水循环.大气气溶胶对于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如农业、水资源、人体健康、城市化等也表现出重要的影响.由于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同的原因,即主要都是由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造成,因而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为了从经济上得到最大的节约和获得双赢的效果,应该采取协同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减排战略,即应该采取统一的而不是分离的科学研究和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20.
The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isture budget over the joining area of Asia and the Indian-Pacific Ocean (AIPO)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as well as their anomalies have been estimated in this study.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the winter, the northeasterly moisture transport covers the extensive areas at the lower latitudes of the AIPO. The westerly and northerly moisture transport is the major source and the South Indian Ocean (SIO) is the moisture sink. In the summer, influenced by the southwesterly monsoonal wind, the cross-equatorial southwesterly moisture transport across Somali originating from the SIO is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Arabian Sea (AS), the Bay of Bengal (BOB),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o eastern China. The AIPO is controlled by the southwesterly moisture transport. The net moisture influx over the AIPO has obviou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From the mid- or late 1970s, the influxes over the SIO, the A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NWNP), and North China (NC) as well as South China (SC) begin to decrease abruptly, while those over Northeast China (NEC) and the Yangtze River-Huaihe River basins (YHRB) have increased remarkably. As a whole, the net moisture influxes over the BOB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WNP) in the recent 50 years take on a linear increasing trend. However, the transition timing for these two regions is different with the former being at the mid- or late 1980s and the latter occurring earlier, approximately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1970s. The anomalous moisture sourc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conditions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For the drought or flood years or the years of El Ni\~no and its following years, the anomalous moisture transport originating from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is the vital source of the anomalous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which is greatly related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subtropical Pacific hi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