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8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本文运用非饱和带纯水流模型,预报未来灰场污染物运移趋势。作者依据过去10年污染深度及含水量分布值,以非线性规划理论为基础,建立识别模型,反演求参(D(θ)和K(θ).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出发,建立一维非饱和流预报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逼近法求解。通过运营模型,预报了未来20年污染深度为4.0~6.0m,从而得出该灰场对地下水无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
黑河流域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黑河流域取得的降水水样和降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差异与水汽输送的关系,定量估算了大陆性局地水汽循环在总降水中所占的比率.研究表明,春夏季降水主要受海洋性水汽来源影响,秋冬季降水受大陆性局地水汽来源影响;受水库水体蒸发水汽影响的附近区域降水氘盈余偏高,受海洋蒸发水汽控制的祁连山区降水氘盈余接近全球平均值10‰;基于氘盈余值估算,局地水循环对区域降水贡献率较大,占全年降水比例至少达31.06%.  相似文献   
44.
根据象山港海域2011年专项研究项目监测站,结合赤潮监控区站、趋势性监测站等50个测站,运用普通克立金方差分析法,对研究区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站位进行分析,优化后获得38个测站。再采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对站位优化前后象山港海域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经统计检验,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38个监测站位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50个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可作为今后的常规监测站位。  相似文献   
45.
岩体裂隙系统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岩体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一般认为,岩体系统是非均质各向异性不连续的多相介质体系。当岩体以裂隙为主,且其分布较密集时,可将岩体系统看作等效连续多相介质体系。本文运用等效连续介质理论,提出了两种岩体裂隙系统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型:一是以渗透水压力与隙变形关系、应力与渗透系统数关系为基础,建立渗透系数张量计算公式,进而建立等效效连续介质渗流为数学模型。以裂隙岩体应变张量分析为基础,建立裂隙岩体效应力张量  相似文献   
46.
考虑动力压力裂隙网络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柴军瑞  仵彦卿 《岩土力学》2001,22(4):459-462
渗流对裂隙网络岩体的作用力包括渗透静水压力和渗透动力压力(裂隙壁切向拖曳力)两部分。较全面地引入渗流与应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考虑渗透静水压力和切向拖曳力的作用,以裂隙(等效)隙宽与岩体应变的关系为桥梁,建立隙裂网络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某工程实例的双场耦合分析,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7.
《岩体水力学导论》仵彦卿张倬元著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常常引起滑坡、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水库诱发地震、矿山突水、隧洞突水、大坝失事等一系列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大多由水—岩相互作用所引起。由成都理工学院仵彦卿和张倬元教授撰写的《岩体水力学导论》一...  相似文献   
48.
裂隙岩体应力与渗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讨论了裂隙岩体中应力与渗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岩体中应力作用的方向性的应力与渗流关系式、透压力与裂隙变形的关系式以及裂岩体尖力场与渗流场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特点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下水流系统参数估计、状态预测及地下水位观测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0.
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特点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下水流系统参数估计、状态预测以地下水位观测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