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湖南塔山、阳明山岩体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主要由不同粒度的斑状二长花岗岩构成,其中塔山岩体的粗中粒、中细粒、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分别为221.3±0.9Ma、221.5±1.9Ma、213.4±1.1Ma,阳明山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13.7±1.0Ma,均属印支晚期花岗岩。花岗岩富SiO_2(70.43%~74.06%)、Al_2O_3(13.25%~15.37%)、高A/CNK(1.03~1.24)、高分异指数DI(85.25~93.0)、富集Rb、Th、U、Ta,亏损Ba、Sr、Nb、Ti,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5~0.45),为高分异的过铝花岗岩。高(~(86)Sr/~(87)Sr)_i(0.72993~0.77391)、低ε_(Nd)(t)(-9.9~-12.11)、Nd的t_(DM2)(1801~1978Ma)较大等特征,表明塔山、阳明山花岗岩为壳源S型花岗岩。结合其形成年龄和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塔山、阳明山岩体是在印支运动晚期挤压作用向伸展作用转换形成的局部伸展-减薄的机制下,由加厚地壳中的中元古代变质砂屑岩、变质泥岩部分熔融形成,并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年龄为3523Ma的继承锆石核显示本区可能存在古太古代的古老基底。  相似文献   
62.
东昆仑造山带以广泛发育富含镁铁质包体的早-中三叠世花岗岩为主要特征,但目前尚缺乏对不同类型镁铁质包体系统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香加花岗岩体及其中包体为研究对象,从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角度揭示了东昆仑地区壳幔岩浆相互作用的详细过程.研究表明包体发育眼球状石英、韵律环带斜长石和针状磷灰石等不平衡结构和快速结晶现象,指示存在岩浆混合作用,而似辉绿辉长结构包体代表了岩浆混合的基性端元.此外,长石的多阶段生长证明可能存在多次的岩浆混合过程.镁铁质包体相对寄主岩(Mg#值为0.39~0.56,Fe#值为0.44~0.62)具高Mg#和低Fe#特征.包体具有两类角闪石:一类结晶源自早期深部幔源岩浆(TiO2=2.1%~2.9%,SiO2=41.75%~44.49%),另一类则起源于浅部壳幔混合作用(TiO2=1.0%~1.8%,SiO2=42.49%~48.10%).部分黑云母具有高镁特征(MgO=9.78%~11.53%,Mg#=0.462~0.541),与幔源成因黑云母成分相当.斜长石的韵律环带及化学组成指示其岩浆混合成因.幔源基性岩浆在5×108 bar(约18 km)左右深度结晶并形成高钛角闪石,玄武质岩浆底侵上升,并发生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混合的岩浆上升至2.5×108 bar(约8 km)左右深度结晶形成低钛角闪石.以上证据指示,东昆仑地区在三叠纪时期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混合作用,地幔岩浆的注入在地壳深熔作用和地壳生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广泛的壳幔岩浆相互作用可能是三叠纪时期阿尼玛卿洋板片断离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63.
湖南铜山岭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铜山岭花岗岩具有贫硅、富铁镁钙、弱到中等铕负异常和K2O/Na2O(1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岩石;花岗岩的ISr值(0.71060~0.71124)和εSr(t)值(77.6~81.0)相对较小,δ18O值(8.62‰~9.67‰)较低;TDM年龄(1226~1536Ma)偏小,εNd(t)值(-7.1~-5.2)相对较高;花岗岩中发育壳幔混合的镁铁质微粒包体。这些特征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花岗岩的性质。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49±4Ma,属于燕山中期晚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4.
65.
武当岩群中的变火山岩类经历了海水蚀变和区域变质的改造,其岩石学特征和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不活动组分的研究表明,武当岩群中的变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原岩为玄武岩类;变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岩浆系列,原岩为流纹岩类,后者是前者结晶分异的产物。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具岛弧火山岩的性质,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66.
湘东锡田钨锡矿区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湘东锡田钨锡矿是近年来在找矿上有重大突破的地区。笔者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Rb-Sr全岩法和Re-Os辉钼矿法对锡田花岗岩及产于其中的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矿进行了精确定年。结果表明:锡田岩体主体、补体和晚期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65±16Ma(2σ)、151±24Ma(2σ)、114±14Ma(2σ);早期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0±2.7Ma。研究显示该区可能还残留有印支期花岗岩,钨锡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不同类型钨锡矿生成顺序为:矽卡岩型→早期云英岩石英脉型→晚期云英岩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67.
提要:油麻岭和界牌矿床是越城岭—苗儿山地区两个钨多金属矿床,规模均达到中型,主要矿体均产在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和破碎带中。本研究利用LA-MC-ICP-MS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油麻岭矿化花岗岩和界牌内接触带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油麻岭矿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20±1)Ma(MSWD=0.035),界牌内接触带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5±1)Ma(MSWD=0.055),间接指示越城岭—苗儿山地区存在印支期成矿作用。油麻岭花岗岩样品εHf(t)值在-2.47~-6.67,界牌花岗岩样品εHf(t)值在-3.52~-6.79,表明这两个矿区花岗岩都是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与南岭地区其他成钨花岗岩比较,两者源区均具有高εHf(t)值特征,可能是较多εHf(t)值>0的新元古代新生岛弧地壳组分加入引起的。本文获得及前人发表的印支期同位素年龄表明,桂北地区经历了较强的印支期成岩成矿事件,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注意区内印支期花岗岩出露区的勘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68.
湖南骑田岭岩体东缘菜岭岩体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锆石SHRIMP方法对湖南骑田岭岩体东缘的“印支期”菜岭岩体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菜岭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60±2)Ma,从而确证它是燕山期花岗岩,且属于骑田岭岩体主侵入阶段的范畴。少量继承锆石核记录了中元古代的年龄信息,表明前寒武纪岩石可能是区内花岗岩浆熔融源区的重要组成之一。  相似文献   
69.
海南岛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