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地球科学   14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6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焦作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是黄河出山谷入平原的第一个节点城市,历史上素有“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的说法,沿黄的孟州市、温县、武陟县滩区总面积58.53万亩。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局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工作思路,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焦作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3.
2008年4月15日至18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次常委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994.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地层压力分析,研究了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博兴洼陷地层中的上升流为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在CO2和有机酸作用下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黏土矿物的转化也为次生孔隙的发育做出了贡献.在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程度较低或断层较发育的区域次生孔隙较发育,在构造高部位侧翼的厚层滩坝砂岩次生孔隙也较发育.依据次生孔隙的结构特征、胶结物的性质和产状、碎屑颗粒的性质将博兴洼陷滩坝砂岩划分为4种成岩相: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区域次生孔隙最为发育,可成为较好的油气聚集区;碳酸盐胶结和压实-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地区次生孔隙发育次之,但也可以成为油气聚集区;压实成岩相基本不具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995.
刘学会  周文 《东北测绘》2008,31(1):96-98
本文介绍了利用GEOSTAR的二次开发组件进行多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及方法,并以齐齐哈尔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实践为例,介绍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6.
贵州普定纳雍枝铅锌矿矿床成因:S和原位Pb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通过近五年(2011~2015)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贵州普定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五指山背斜南东翼北中部,是黔西北铅锌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内已发现20余个铅锌矿体,探获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135万吨,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贵州境内目前已发现和探明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主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除了陡倾斜脉状矿体产于F7断层破碎带,其余(似)层状矿体均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与围岩产状一致,层控特征明显。其矿石类型主要有块状、角砾状、细脉状和浸染状等,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少量石英,偶见重晶石。本次研究表明,该矿床硫化物δ~(34)S_(CDT)值介于15.94‰~25.49‰之间,均值为22.41‰(n=21),其中黄铁矿δ~(34)S_(CDT)值为22.06‰,闪锌矿δ~(34)S_(CDT)值为19.37‰~25.49‰,均值为23.17‰(n=17),方铅矿δ~(34)S_(CDT)值为15.94‰~19.70‰(n=3),均值为18.23‰。各类硫化物δ~(34)S值部分重叠,总体上不具有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的特征,暗示硫同位素在硫化物矿物间的分馏未达到平衡。此外,矿石存有少量硫酸盐矿物(重晶石),暗示成矿流体的δ~(34)S3∑S值应高于硫化物的平均δ4S值(22.41‰),接近赋矿地层中海相硫酸盐岩的δ~(34)S值(22‰~28‰)。因此,成矿流体中的还原硫最可能为海相硫酸盐岩热化学还原的产物,来源于赋矿地层中的蒸发岩。应用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法首次获得了纳雍枝铅锌矿中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Pb同位素组成非常集中(~(206)Pb/204Pb=17.828~17.860,均值17.841,~(207)Pb/204Pb=15.648~15.666,均值15.659,~(208)Pb/204Pb=37.922~37.979,均值37.960,n=32),位于上地壳平均Pb演化曲线上,表明其成矿物质具壳源特征,可能来源于基底岩石。综合矿床地质、矿物学、S和原位Pb同位素数据,本文认为纳雍枝铅锌矿床S主要来源于其赋矿地层,Pb等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这两组流体的混合是导致其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的重要机制,成矿流体具后生、低温热液等特征,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很可能形成于燕山期,与右江盆地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7.
正《中国地质》编辑部已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签署中文DOI注册协议,正式加入"中文DOI"服务,获得出版机构会员资格。从2016年第3期起,本刊为发表的每篇论文标注DOI编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  相似文献   
998.
商海扬帆     
1995年3月1日上午,辽宁省委机关礼堂。春潮般的掌声不断涌出窗外。原来.辽宁省直机关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这里举行。全国优秀女职工、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气象科技咨询公司总经理刘桂芬的讲话不断授热烈的掌声打断。  相似文献   
999.
1000.
读了《陕西气象》第六期周奇同志谈“雷暴观测记录问题”一文后,很受启发。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认真进行深入讨论。为此,也谈点粗浅看法:文中在阐述系统雷电的概念时写到:“……有系统的雷电,即在当时情况下,雷声闪电频数较大,雷与雷时间间隔较短,雷声较响,随着发展较盛的 Cb 云移的方向而行的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