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4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桐柏县大河地区蛇绿岩套的岩石类型发育较全,层序清晰,岩套沿区域构造线北西西向展布;其层序自南向北总体上为超基性岩→基性岩→火山岩系→硅质岩,展示出蛇绿岩套从底向顶的层序变化。通过对该岩套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岩套的岩类属同源的,并揭示了火山岩系具边缘海拉张环境中喷溢特点。本区蛇绿岩套中的火山岩与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整合接触关系,表明火山岩与沉积岩是同一环境下的产物;同时,在碎屑岩复理石建造中存在粒序层,在灰岩地层的底部存在底砾岩,地层中含有较丰富的微古化石,这些均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边缘海而不是洋中脊。因此,笔者认为桐柏蛇绿岩套生成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交接带的边缘海优地槽拉张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室内暗光条件下,采用网箱流水平面养殖和箱笼流水立体养殖两种养成方法,确认在现有条件下前一种方法养殖效果比较好。使用这种方法,将九孔鲍Haliolisdiversicoloraquatilis和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苗经过1a的养成,存活率分别为58.3%和59.65%,存活个体平均大小达到了商品鲍规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埋设地下光缆对武都地电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探讨武都地电台测区埋设地下光缆后北西道地电阻率测值急剧上升的原因.通过实际观测、理论分析和实验,总结出了这种变化的机制,定量地解释了埋设地下光缆对地电观测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判断地电测值变化是干扰还是地震异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克拉麦里—哈尔里克造山带是代表塔里木和西北利亚两个古大陆碰撞拼合部位的上古生代造山带。此带的侵入岩主要有钙碱性花岗岩类、辉绿岩岩墙、钾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等。它们侵入在泥盆纪—石炭纪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中。 钙碱性花岗岩呈不同规模的岩基和岩株产出,岩石类型主要有含或不含角闪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其次是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是碰撞前在岩浆弧环境下形成的同熔型花岗岩,其年龄主要分布在368.4~312.1Ma之间。岩体中锆石的平均结晶温度为820℃。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省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和总体设计等内容.该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矿业权出让市场管理和监督水平,对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内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是利用海捕日本对虾,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内采用模仿自然条件,在不损害其生理机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性腺成熟所需要的生理生态条件的方法,即在自然水温下,采用弱光(在501X以内),雌雄比1:1,池底铺砂(铺砂面积占全面积的1/2,厚度为10~20cm)以及投喂新鲜牡蛎等进行人工越冬促熟。本试验,越冬的水温最低为14.2℃;比重为1.0215~1.0240;pH为8.0~8.5;亲虾越冬池为15m×2m×1m。其结果:越冬亲虾的存活率为85%;成熟率为74%;亲虾的产卵量为15×144~30×104粒;受精率为95%以上;孵化率为90%~95%。试验表明,不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同样可达到日本对虾性腺成熟的目的;个体较大(20cm以上),其成熟率和存活率都较高,产卵量亦较多,因此应选用个体大的对虾进行越冬促熟,效果较好。本试验进行了日本对虾生产性育苗,其育苗工艺与其它虾种大同小异。育苗时,幼体的饵料应多样化;当变态进入Z2时,就兼投少量的刚孵出的卤虫幼体,能提高幼体的存活率。采用本方法进行越冬促熟,操作和管理方便,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九孔鲍的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正凛 《海洋科学》2001,25(5):8-10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aquatilis自1990年从台湾省首次引进在福建东山岛养殖以来 ,迅速发展 ,现在已成为福建闽南地区以南沿海养殖的主要鲍种。该鲍具生长快 ,适合本地区养殖的特点 ,从2.0cm左右鲍苗装笼,经过6个月养成 ,就可以达到5.5cm商品规格。根据多年来从事九孔鲍人工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本文就九孔鲍苗种生产环节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作一介绍。1亲鲍性腺促熟九孔鲍的自然繁殖季节在福建闽南地区是8~10月份 ,但在此之前的4~7月份 ,也可看到少数成鲍性腺成熟。在…  相似文献   
18.
斑节对虾育苗中“红圈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6):17-18
在对虾育苗期间,育苗池底或池壁上经常出现桃红色的斑点,形成为大小不一的红色的圆圈。红圈蔓延迅速,有时在1,2d之内,便暴发和占满着整个池底和池壁。这种现象,俗称“红圈病”。凡是发生红圈的育苗池中,对虾幼体活力下降,厌食,趋光性差,并陆续出现死亡。严重时,虾苗几乎全部死亡。红圈病病原为真菌[1]。该病原菌多发生在光线暗弱的室内育苗池中。目前,有关防治红圈病的报道很少见。1993年4月期间,笔者在进行斑节对虾种苗生产时,对防治红圈病分别用不同药物进行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在斑节对虾生产育苗池中…  相似文献   
19.
6—DMAP抑制九孔鲍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50%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用6-DMAP不同的浓度进行不同的持续时间诱导三倍体。结果表明,6-DMAP的诱导浓度为300μmol/dm^3、诱导持续时间为10min时,其诱导的三倍体率为90%以上,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85%,幼体的畸形率较低,为50%-55%。用该方法多次进行了九孔鲍三倍体生产诱导和苗种培育试验。本文还对6-DMAP的作用机理以及九孔鲍三倍体诱导中的诱导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