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科学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银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次生土壤盐渍化。本文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模拟灌溉水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机理。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是解决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关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蒸发浓缩叠代在2~4次,说明存在轻微蒸发。(3)INVERSE模拟结果说明,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轻微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溶解,Na 、Ca2 和Mg2 吸附交换,渠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非灌水期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强烈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沉淀,Na 、Ca2 和Mg2 解吸附,使有害盐分氯化物、硫酸盐存留在土壤层中,形成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江  万力  梁四海  金晓媚  陈立 《地球学报》2007,28(6):555-560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高原气候、植被的年际变化,对气象数据做了不同角度的统计,采用遥感反演的方法对植被分布进行了计算.从计算的结果看近20年来高原植被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在全球性变暖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有增长的趋势,高原温度、降水、蒸发都在上升,这些因素对植被的生长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运用笔者等提出的“剩余空间”法 ,根据野外实测资料和钻孔资料提供的数据 ,对浅层隐伏岩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产状预测。就铜陵某地所作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在地下 10 0 0 m深度向上 ,有可能存在着一个顶点朝下的圆锥状岩浆构造 ,此结果与遥感解译的信息相符。从整体上看 ,该隐  相似文献   
64.
交叉孔压水试验法确定三维各向异性渗透张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5.
抽水试验分析理论可分为稳定流理论和非稳定流理论两大类,而这两大类理论又分别以裘布依公式和泰斯公式为代表。裘布依公式以简单易懂,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6.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NDVI图像估值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小伟  万力  杜强  B.X.Hu 《地学前缘》2008,15(4):71-80
将疏采样后的NDVI图像作为未受云层影响的已知数据,分别用普通克里格、泛克里格、指示克里格和序贯指示模拟对NDVI图像进行恢复并比较其效果。研究发现,各种克里格法对NDVI图像的估值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泛克里格、普通克里格、指示克里格,通常计算方便的普通克里格法就能够满足图像恢复所要求的精度;普通克里格方差和泛克里格方差只能反映数据的构型,不能很好地衡量估值图像的不确定性,指示克里格的条件方差的分布和实际误差的分布基本一致,能够较好地衡量估值图像的不确定性,并且其大小与NDVI影像数据的不确定性大小的分布一致。序贯指示模拟得到的多个等概率实现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变异性,多个实现的均值图像光滑效应明显,估值精度不高,但是多个实现的方差分布可以很好地表征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布。  相似文献   
67.
浅层包气带水汽昼夜运移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层包气带水分通量主要由水汽组成,而水汽在运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换和质量迁移是地表质能平衡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源汇项。在野外进行一个沙坑实验,发现土壤水在中午(12:00—15:00)达到最大值(10cm深度,5.9~6.1cm3/cm3;30cm深度,11.9~13.1cm3/cm3),而在凌晨(02:00—05:00)出现最小值(10cm深度,4.4~4.5cm3/cm3;30cm深度,10.4~10.8cm3/cm3)。为进一步验证该实验条件下的土壤水运移及分布规律,考虑了土壤水、汽、热耦合运移的HYDRUS-1D模型被用来对实验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为描述土壤水分昼夜运移模式,笔者将土壤水耦合运移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同步分析;并根据土壤水运移的不同驱动力,分别对温度梯度、基质势梯度作用下的液态水及汽态水通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基于二维和三维模型的盆地典型剖面流场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人多在二维剖面上分析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基于二维剖面模型和三维模型得到的剖面地下水流场是否一致值得探究。推导了三维单元盆地和复杂盆地的水头解析解,选取了水位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剖面作为典型剖面,比较了二维、三维模型得到的典型剖面流场。当潜水面起伏关于典型剖面对称时,与三维模型相比,单元盆地二维剖面模型得到的流量随深度衰减偏慢,复杂盆地二维剖面模型得到的内部驻点位置偏深。当潜水面起伏不对称时,由于存在垂直于典型剖面的流速分量,典型剖面上不存在内部驻点,滞流区仍然存在。结论加深了对地下水在三维空间循环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9.
西北地区沙丘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西北地区沙漠及荒漠化地区,包气带的水分来源除来自大气降水外,还来自凝结水,凝结水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运移及荒漠植被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高台县西的流动沙漠边缘的半固定沙丘上,采用TSCⅡ智能化土壤水分快速测试仪,SN2202数字温度计、CENTER1300相对湿度仪进行了凝结水观测试验。对沙丘表层0~30cm范围内的气温、地表温度、地温和含水量进行连续观测,每2h观测一次,试验历时5d。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北沙漠、荒漠化地区有凝结水存在,它的形成不仅对包气带中水分的保存及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维系荒漠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并对凝结水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确定,日气候变化造成的地表温度与地温温差是凝结水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气带中的含水量分布则控制着凝结水的多寡,凝结水主要出现在干沙层与湿润砂层界面上。  相似文献   
70.
黄河源区水环境变化及黄河出现冬季断流的原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54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黄河曾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发生过3次断流。本文在分析黄河源区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鄂陵湖、扎陵湖的环湖融区调节能力低,当遇到连续干旱、冬季其调节水量不足以维系黄河径流时便会发生断流,这是断流的主因。湖水位降低、开采沙金、过度放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也会对黄河发生断流产生影响。鄂陵湖口附近黄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开始蓄水,提高了两湖及环湖融区的调节能力,今后黄河冬季出现断流的可能性将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