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安徽省区域岩石物性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华北陆块、大别造山带、扬子陆块三大构造域,系统整理统计了安徽省区域地层岩石密度、磁性参数,以及各类侵入岩和部分岩矿石的物性参数.分析了密度、磁性及其综合物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2.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阿拉德油田主力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中等—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主要来源于玛湖地区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三叠系、白垩系层系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准原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浅层油藏存在白垩纪末期一期充注,具有"深部双向供烃、断层毯砂输导、地层圈闭聚集"的成藏特点.该结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以地质调查评价的成果为评价基础,对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选取了钒钛磁铁矿、富铁矿(赤铁矿和
磁铁矿)、铜矿、铅锌矿、镍铂矿、锰矿、金矿、稀土矿、煤炭、石墨和磷矿等11类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省市(州)第二轮矿产
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划分了19个调查评价区进行综合评价,分矿种分评价区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各矿种各评价区的
优劣及保障情况,最终为全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4.
水力冲孔是实现"三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应力应变-煤体结构-渗透率的耦合实验,揭示了"三软"煤层渗透率随煤体结构和应力变化的演化规律,发现软煤在卸压后渗透率得到大规模提升。以Hoek-Brown准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水力冲孔出煤后的卸压增透范围显著增加。采用自主研发的"瓦斯抽采孔水力作业机",在郑煤集团大平煤矿21141底板抽放巷进行了水力冲孔试验,使得水力冲孔更加安全、高效,并使得老孔的修复成为现实。现场试验充分检验了装备的可靠性和理论分析的准确性,显著提高了煤层瓦斯的抽采效率。   相似文献   
45.
安徽省磁场基本特征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安徽省地磁正常场特征;分皖西北、大别山、郯庐带、沿江、皖南五个磁场区带初浅分析,安徽省区域航磁异常基本特征及其地质起因。  相似文献   
46.
泰山区域位于黄河流域下游,是鲁中地区相对独立的一个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区内生态地质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负效应.本文介绍泰山区域在国家生态格局地位的基础上,阐明了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特征,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总体的治理思路及具体的修复模式.本文研究结果对泰山区域生态地质环境保...  相似文献   
47.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稠油族组成、同位素、色谱、质谱等分析及与斜坡和拗陷内原油、油源岩对比研究,确定西斜坡原油为经长距离运移且遭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的稠油,以密度相对较低、粘度相对较高为特点,稠变程度为中等-严重级别。油源主要为拗陷内青山口和嫩江组湖相泥岩,烃源岩自成熟排烃以来,向西的运移聚集可明显划分出三期。  相似文献   
48.
正近十几年来,在佳木斯地块内部相继发现了一套二叠纪花岗岩,其中的锆石年龄介于254~270 Ma之间(吴福元等,2001),同时确定了地块东缘广泛发育二叠纪火山岩,锆石年龄介于263~293 Ma(孟恩等,2008)。这套岩浆岩组合普遍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于介江等,2013),表明佳木斯地块作为东北晚古生代大陆板块的东部大陆边缘,在二叠纪期间经历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为进一步揭示二  相似文献   
49.
走滑断裂带对中国西部压扭性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研究难点之一.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多种地震构造解析技术,瞄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开展了精细走滑断裂带解释和变形样式分析.在燕山Ⅱ幕构造活动期,侏罗系发育了NWW向左行压扭性和NE向左行张扭性两类走滑断裂带.它们都是由4组剪切断层复合而成,共同遵从左行简单剪切模式,但几何学特征和构造属性差异很大.NWW和NE向走滑断裂带不存在共轭剪切关系,而是在钝夹角区(135°左右)普遍具有弧形联合与归并趋势.在构造变形中,两类同期左行走滑断裂带弧形联合控制了变形区域旋扭形变和剪切破裂,构成了一个大尺度“面”状旋扭构造体系.旋扭构造变形样式对中亚陆内造山带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压扭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单轴压缩下软岩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软岩(砂浆模拟材料)进行了应变速率范围为10-5~101s-1的动单轴压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的抗压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于硬岩;试样的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均有增加的趋势,但幅度小于强度的增加幅度。并根据不同应变速率下试样破裂面的SEM实验结果,初步地分析了软岩动态力学特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