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3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南四湖3000年来南北沉积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四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形成演化与黄河泛滥、开挖运河、蓄水济运和泄洪保运等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南四湖沉积物环境指标,如岩性、沉积速率、沉积物磁化率、总有机碳、总氮及碳氮比(C/N)和色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62 ka BP前,南四湖南部微山湖和北部独山湖沉积物各环境指标同步变化,0.62 ka BP后,南四湖南北环境分异。3000年来该地区古环境变化经历下列过程:2.45 ka BP前有河流沉积环境的特点:色素指标为零,C/N比值高达60~80等;2.45 ka~1.3 ka BP,2.45 ka BP前后色素指标迅速上升,表明为还原环境,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总类胡萝卜素保存较好C/N比值下降,内源有机质增加,频率磁化率升高,沉积的细颗粒成分增加,为南四湖形成发展时期;1.3 ka~0.62 ka BP,CDTC大幅度下降,而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变化不大,藻类繁盛,表明这一时期水体较稳定;0.62 ka BP后,独山湖更多地接受入湖河流带来的碎屑物质,沉积速率加快,环境指标更具有河流环境的特点,而微山湖仍受黄泛影响,更具有湖相特点。上述南四湖南北沉积差异,将为分析研究南四湖的演化历史,确定该地区黄泛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判别3000年来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对湖泊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阳澄湖若干水质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潘红玺  吉磊 《湖泊科学》1997,9(2):187-191
根据1994年5月于阳澄湖湖区7个采样点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湖水中矿化度较高,硬度较大,主要离子以HCO3^-,Na^+为主,分别占阴阳离子摩尔总数的57.61%、63.9%。湖水水型西湖、中湖为重碳酸盐钠组Ⅰ型,东湖为重碳酸盐钠组Ⅱ型水。湖水中N、P营养元素丰富,NH3-N、NO2-N指标与70年代相比明显增高,表明水体已曹室不程度地轻污染。  相似文献   
33.
人类活动对洱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针对洱海生态环境问题,1996-1997年间通过系列动态资料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水,土,生物取样测试等方法进行湖泊人为影响和对策感化研究。结果显示1980-1996年扶持续降低水位给洱海下灾难性后果;近年来资源过量开发和面源污染又使洱海面临富营养化威胁。  相似文献   
34.
硅藻与色素在古环境演化研究中的意义——以固城湖为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根据固圾湖GS1孔沉积物中硅藻的丰度与组合、色素的含量与有关参数,并结合孢粉、有机碳等分析数据,较详细地讨论了从晚冰期到全新世中期(15.3 ̄6.0kaB.P.)固城湖地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过程。同时尝试把硅藻与色素的结合作为度量湖泊古初始生产力的有效性,以及识别沉积记录有关人类活动的可能性。文中还专门论述了全新世纪初期海相硅藻出现的层位特点与背景,并与太湖作了比较,这一现象对重新认识长江三角洲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