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3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历史时期希门错湖泊沉积色素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含量,种类以及相应的参数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短柱岩芯XM9201沉积物的色素指标的综合判别,讨论了该地区过去2000多年来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我国东西部气候记载及冰芯研究,探讨了各气候事故表现形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硅藻-总磷转换函数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硅藻转换函数的研究为湖泊环境指标的定量重建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水质和表层沉积硅藻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开展了表层硅藻与营养态指标的关系研究.15个水质指标中总磷解释了硅藻数据的最大变率,是影响硅藻种群分布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环境变量.通过对不同加权平均回归方法的比较,选择了反向还原加权平均回归与校正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硅藻一总磷转换函数模型.依据刀割法统计检验,该模型提供了较低的推导误差(RMSEPjack=0.157).在删除异常样品后,该硅藻一总磷转换函数的推导能力明显增强,实测值与推导值的回归相关系数大大提高(R^2jackk=0.82),推导误差(RMSEPjack=0.12)也较原来降低了近21%.该转换函数同世界上其它区域的硅藻-总磷模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推导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的建立,为今后开展研究区内不同营养类型湖泊营养本底的定量重建奠定了基础,可望为湖泊治理参考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程海的水质状况及咸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程海又名黑坞海,位于东经100°38—41′,北纬26°27—38′之间,即今云南省永胜县城西南20km处,是横断山区最大的一个内流高山湖泊。长期以来,程海的水量出湖略大于入湖,湖水量逐年减少,水质向咸化方向发展。本文根据1981年5月27日—6月5日对程海的综合调查资料,重点分析了1972年至1981年水质演变情况,对水质状况及成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潘红玺 《湖泊科学》1990,2(2):53-60
本文是对横断山地区17个湖泊水体中溶解氧含迸的测定。其平均含货在5.86~8.35mg/L之间,最大含里可达14.54mg/L。湖泊中溶解氧含量在地域分布上随箝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由于受湖泊中水体运动影响,湖泊表层水中溶解氧分布较一致,但在深水湖泊中表层和底层含量即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水深加大溶解氧下降,如马湖,在水深l00m以下为无氧区,致使生物大量死亡。在深水层的温跃层附近(10—50m)溶解氧出现跃变现象。此外,湖泊中水生生物分布,以及有机质污染,对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分布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陕西红碱淖近百年来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通过岩性、粒度、磁化率、有机碳、化学元素的多指标综合分析,对陕西红碱淖近百年以来的环境演化进行了探讨。红碱淖于1927年后开始成湖,以较低的磁化率值、低湖泊生产力和较高的Fe/Mn比值为特征;1952-1960年,为短暂湖泊快速扩张时期,在沉积物中表现为粘粒含量一度下降、各元素浓度明显被稀释;自1960年以来,岩性和指标特征反映了该湖演化为稳定的深湖环境。湖泊的形成和扩张与区域降水量的增加有关,而50年代后期以来湖面的迅速扩大同时得益于人类滩地疏导导致的入湖水量增加。人类活动也引起了近40年来湖泊生产力的提高和沉积物-水界面氧系统的变化。此外,钻孔粒度特征较好地分辨出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3次强沙尘暴事件。  相似文献   
16.
17.
云南腾冲青海——酸性湖泊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山口湖成因和持续酸性地下水补给是腾冲青海呈现酸性湖泊环境的地质基础,通过对青海环境的实际调查和水、土、生物样品的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湖水具较低pH值、极低的阳离子组成和矿化度;沉积物中Ca、Mg、Al、Fe等元素有明显流失;湖泊生物种群少且生物量低,缺失蓝藻和腹足类、瓣鳃类、甲壳类动物等为区别于一般中、碱性湖泊最显著的特点,酸性水介质湖泊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生物贫化和耐酸种扩张,既是腾冲青海的基本特点,也是酸性湖泊环境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针塘沉积物中营养盐,有机质及色素在放养前后的测试,对比分析了在人类活动(养殖)的影响下,由于鱼塘水体快速富营养化而引起底质上述指标的变化过程,其中快速沉积环境极有利于沉积色素的保存,具有较好的环境营养状况指示意义,同时有机质,色素和营养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为利用色素方法研究短时间序列环境演变,尤其是在近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四湖沉积剖面中色素与有机碳同位素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泊沉积物中的色素含量与种类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的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反映了沉积有机物来源信息。本文在对南四湖沉积剖面中总有机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有机碳的同位素比值,同时通过剖面中色素指标的分析,揭示该湖泊环境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南四湖成湖时代为2.45kaB.P.,成湖水体主要来自黄河泛滥;其次,南四湖东西沉积环境差异较大,西部(微山湖)主要受黄河泛滥影响,东部(独山湖  相似文献   
20.
淮河中游本世纪气候与环境波动的湖泊记录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本世纪淮河中游气候与环境波支的湖泊沉积响应,1991年秋季在女山湖湖心提取了4.8m沉积物。对顶部20cm沉积物运用^126Pb、^137Cs的年代定位,获得1904-1991年湖泊沉积物的年序。以此通过高分辨沉积记录的代用标志提取,重建了本女山湖气候与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本世纪最初20-30年女山湖地区温度偏低、湿度偏大;40、50年代为本世纪温度最高的时段,50至60年代中期为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