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21世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之一。为了划分该盆地WN-A井的地层时代及探明其沉积物所记录的古气候条件,笔者对该井分布于3 261.25~5 079.00 m井段共计108份岩屑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井孢粉化石种类较丰富且分布连续,由下至上可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 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Juglanspollenites-Quercoidites E-Quercoidites D组合、Pinus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Dicolpopollis kockelii组合、Quercoidites E-Polypodiaceoisporites-Pinuspollenites-Polypodiis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Randiapollis reticulatus-Quercoidites E组合。其中:4 425.00~5 079.00 m井段孢粉组合的优势组分是Pinus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和Quercoidites D,指示热带、亚热带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较温凉;3 261.25~4 425.00 m井段孢粉组合中Quercoidites E占优势,指示热带、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WN-A井孢粉组合记录了一次明显的由温凉转为温暖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渐新世—中新世的气候变化可以对比,其发生位置,即4 425.00 m可以作为WN-A井渐新统和中新统的界线。  相似文献   
62.
海水苦卤中可溶性糖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海水苦卤中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研究确定了苯酚-硫酸法测定海水苦卤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最佳实验条件。在加入苯酚60mg、90℃水浴加热20min的条件下,显色体系在490nm处的吸光度达到最佳值,糖的浓度在1—10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干扰因素少的特点,且样品基本无需预处理。用所拟方法对广东省徐闻县盐场制盐苦卤中的可溶性糖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73%(n=6),加标回收率在94.80%—102.70%之间,结果满意。应用该方法还成功测定了生态型人工海水添加剂———苦卤提取物中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63.
以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地区缅甸段为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重心测度、动态变化及景观指数等模型,对其1993年~2017年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时间演进,研究区林地显著扩展而草地、耕地、灌丛及水体等均大幅减少,建筑用地虽扩展显著但比重始终较小;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重心及其转移变化差异显著,24年间,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水体及湿地重心均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林地与灌丛重心偏向西南。(2)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整体较快但小幅放缓,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林地、草地及耕地等用地类型上;随时间演进,各用地类型均发生了较明显的相互转化,其中以林地、草地、耕地及灌丛的间转化最为显著。(3)从斑块类型尺度来看,研究区不同用地斑块间的景观指数及其变动差异悬殊,整体而言,灌丛、草地及耕地的斑块密度明显较高但形状规整程度显著较低,而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远大于其余地类。(4)从景观总体尺度来看,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均持续降低而破碎度指数整体减小,各用地景观面积差异持续扩大且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不断降低,整体呈由分散分布向集中布局的转变。  相似文献   
64.
李君  刘琴芳 《山东气象》2000,20(1):29-30
以Bayes判别的基本原理为依据 ,利用分级降水客观概率预报方法 ,获得不同量级降水可能发生的概率 ,在淄博初夏分级分段降水预报中试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5.
正南北地震带北起宁夏贺兰山,跨越西秦岭,穿过龙门山、小江、红河等断裂带向南延伸至缅甸境内,成为分隔中国大陆东部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四川盆地、华南地块与西部地震活动性强烈的青藏高原之间的重要边界带。它是中国大陆浅源地震最活跃、地震分布带状明显的巨型地震带,对南北地震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地震波可造成破坏,但也带来了震源力学性质、构造运动等信息。利用地震波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能给出震源断层参数和应力状态。大量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可以反映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的活动特征,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2009-01~2018-09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基于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研究区域3.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地震活动沿断裂带分段特征明显,在101°E附近地震沿阿万仓断裂分布,近10 a来玛沁至若尔盖...  相似文献   
67.
利用小震资料对冷龙岭地区主要断裂的几何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利用震源机制解反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利用GPS资料计算的应变率场,分析探讨冷龙岭地区的地壳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冷龙岭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与GPS主压应变率方向一致。应变率场峰值位于冷龙岭断裂以北的民乐—大马营断裂附近,然而该区域小震活动弱。(2)皇城—双塔断裂西段和东段地震基本上发生在15 km深度以内,倾向SW,浅部倾角较大,随着深度增加倾角逐渐变缓;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存在一个近乎垂直的地震条带,震源深度明显大于其西段和东段。(3)冷龙岭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裂南侧存在明显的挤压缩短变形。平行于冷龙岭断裂的GPS速度分量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震间“S”型变形特征。利用反正切法计算得到该断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分别为3.9 mm/a和7.9 km,估算得到该断裂存在M0=7.21×1019 N·m的地震矩亏损,表明冷龙岭断裂未来存在发生MW7.2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8.
晚秋冷害概率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国坚  李君 《气象科技》2003,31(1):54-57
文章以历史天气图为基础,应用逐步筛滤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实用、精度较高的晚秋冷害概率预报可信度计算公式;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可制作延长时效的冷害预报。  相似文献   
69.
以沙溪流域永安段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技术,解译遥感影像获得的研究区景观类型分布图.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研究区23个景观指数,根据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景观指数进行筛选,并据此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可用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幅度特征因子、形状复杂性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因子3个公因子表达23...  相似文献   
70.
溃坝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云  李君 《水科学进展》2009,20(2):304-310
从溃坝洪水、溃坝机理等方面对溃坝模型试验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在溃坝模型试验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从研究内容、相似理论、模型比尺及测试手段等方面对溃坝模型试验的现有水平及未来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今后仍需大力开展溃坝模型试验研究,并以溃坝机理研究为重点,不断提高试验研究水平,为大坝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