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74篇
地球科学   6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璐  刘洋  刘财  郑植升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629-4643
复杂地表和复杂介质条件下,随机噪声往往严重影响着复杂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同时深层地球物理目标探查中弱地震信号总是被随机噪声所掩盖,如何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干扰、恢复有效地震信号仍然是高精度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利用有效地震信号的可压缩性和稀疏性,提供了从不可压缩随机噪声中进行有效信号分离的数据原理.本文系统分析压缩感知框架下地震随机噪声压制的稀疏优化反问题,提出了基于迭代软阈值算法的"采集-重建-修复"方案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在实现高度稀疏表征的基础上进行地震数据的压缩感知随机观测,通过迭代反演对有效地震信号进行重构,有效提高复杂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同时,当求解稀疏优化问题时,如果出现正则化项引起重构信号衰减现象,可以匹配除偏对衰减的有效信号进行修复.通过与工业标准 f-x预测滤波方法进行比较,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压缩感知迭代噪声压制方法对复杂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有较好的压制效果,可以有效恢复出被较强非平稳随机噪声干扰的时空变同相轴信息.  相似文献   
42.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在采资源正在枯竭,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家对陆地盲区、深地和深海的资源勘探极为重视,同时未来勘探对象更为隐蔽、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勘探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地球物理方法作为勘查技术中最有效准确的预测方法之一,为满足勘探任务的需求,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仪器研发和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详细阐述我国的金属矿、煤矿、油气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归纳了相应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新进展,对深地资源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展望,为资源与能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宝音图隆起的构造归属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兴蒙造山带中的微陆块,也有观点认为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作为宝音图隆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宝音图岩群的形成时代、构造归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宝音图岩群3件石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在一岩组(石英岩和石英片岩岩组)、二岩组(石英岩岩组)、三岩组(片岩岩组)中分别获得较可靠的碎屑锆石最小谐和年龄为1 284 Ma、1 319 Ma、1 395 Ma,代表各岩组的沉积上限.结合侵入宝音图岩群中的变质基性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95.5±6.8 Ma,将研究区宝音图岩群一-三岩组的沉积时代大致限定在895.5~1 284.0 Ma之间,位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可以和相邻区域大致形成于同一时期的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群上亚群、化德-康保地区化德群上亚群对比.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可能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本区的响应.宝音图岩群与邻区同时代沉积建造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较为相似,其主要峰值反映的地质事件与华北克拉通所经历的主要构造-热事件可以较好对应,说明宝音图岩群的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为华北克拉通边缘的沉积.宝音图隆起应当为华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4.
刘洋 《地质科技通报》2020,39(3):120-128
基于东海陆架盆地古新世-始新世前人解释的三级层序成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现有的三级层序划分不足以满足当下研究的需要,由此开展了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研究,重新将三级层序界面的与基于对岩性及地震相特征变化的解释相结合,加入了天文旋回驱动的机制,阐明海平面变化驱动三级层序的特征。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BSH-1井及其相邻的NB-25-2-1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层学研究基础,选取GR测井曲线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时间序列分析、频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对两口典型钻井进行了天文旋回分析,借助邻井时间锚点建立了有效的天文年代标尺,探讨了斜率周期信号变化的振幅调制的约1.2 Ma长周期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三级层序发育的关系,认为东海陆架盆地三级层序受控于稳定的约1.2 Ma的斜率振幅调制周期。最终形成一套绝对天文年代标尺与一套三级层序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45.
以"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角色及测绘类专业特征为基础,分析并给出了测绘类专业发展能够拓展"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的3个实例,进而对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能够为相关专业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以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工程湖州枢纽改建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船闸改建基坑施工的工程概况和监测点的布置,并通过收集现场监测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控制楼楼顶位移、上下游翼墙位移、控制楼裂缝宽度变化、老闸墩位移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控制楼楼顶坐标变化不大,均在控制值之内,控制楼总体结构稳定。(2)由于受现场条件的影响,上、下游翼墙在开挖过程不便于设置支撑,上、下游翼墙的位移变化量相对较大,对控制楼影响较大的施工过程结束后,上、下游翼墙的变形基本稳定。(3)楼梯间东北角处的裂缝宽度在基坑排水、钢板桩打设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增长较快,对控制楼影响较大的施工过程结束后,楼梯间东北角的裂缝基本稳定。(4)老闸墩在施工期间整体变形较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7.
实现地图图面要素配置的自动化是地图制图自动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制图人员提高制图效率。文中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图图面配置规律和视觉平衡理论,提出一种自动搜寻地图图面要素合适位置的方法。该方法从专题地图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了纸张大小和地图比例尺等因素,用矩形框表示图面要素的大小和位置,简化设计过程。最后,在CorelDRAW环境下,利用VBA技术实现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该软件提供了多种地图图面要素配置模板供地图设计人员选择,能进行地图图面要素位置的自动冲突探测,可以为地图设计人员提供一个标准化地图图面配置模板。  相似文献   
48.
为科学划定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区,优化用地空间布局,遏制开发区蔓延式扩展,以山东省惠民经济开发区为例,应用MCE-CA模型,借助Erdas和Arc GI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正规划"和"反规划"理念运用于开发区用地布局规划实践,划定惠民经济开发区2020年的发展方向区。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开发区城镇用地扩张迅速,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蔓延性增长特征明显;(2)开发区2020年的城镇用地规模为1 521.03 hm2,其中主区170.00 hm2,发展方向区为1 351.03 hm2;(3)划定的发展方向区提升了开发区的用地聚集度和紧凑度,更符合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开发区建设模式。应用MCE-CA模型能够实现影响开发区扩展因素的定量化和空间化表达。  相似文献   
49.
随着人们对湿地公园价值认识的提升,更多游人参与到湿地公园的游憩活动中,以游人的行为活动以及设施需求为出发点建设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以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行为观测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游憩者的结构特点、行为特征、游憩偏好和设施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学生是公园的主要游憩者,多数利用节假日与朋友结伴而来;公园的吸引半径为100 km以内,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车及私家车;游人最喜欢的游憩活动是欣赏自然风光以及徒步健身;期望增设垂钓、野营、空中观鸟等游憩项目。建议开发有教育价值或有经济收入的游憩项目,根据游客的需求,丰富设施以及完善现有游憩设施,加大管理、保护与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近期关于逻辑网络及其应用的一些最近的结果,包括逻辑网络的背景、矩阵半张量积(STP)的新矩阵乘积的理论、逻辑网络的一些基本研究以及一些当前的重要工作.特别介绍了逻辑网络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可控性、可观性、稳定性、镇定、同步、最优控制以及扰动解耦等.由于在处理逻辑网络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STP方法被海内外很多学者关注并将其用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一些新的领域被广泛研究,包括牵引控制、函数扰动、系统解耦、输出追踪、符号动力学等.本文主要对基于STP方法研究逻辑网络以及STP方法的其他相关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