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地球科学   33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者在文中系统地解析了PowerBuilder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下与Sybase进行连接及应用的过程。详细说明了如何在PowerBuilder中调用存储过程与Sybase进行接口的方法,并提出如何在PowerBuilder中检查网络状态的方案。  相似文献   
82.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ctual continuous materials of hilly area, we analyse the structures of the wind and temperature fields of planetary bounday layer over hill terrain unde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ing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in flat area,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as striking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variation and distinct regularity. We also find that in certain weather situation or under certain weather conditi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principally determined by complex effect of such factors as the features of specific radiation field and intensity of turbulent exchange, and the advection of wind, and the thermodynamic effect of valley or lake-land, and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valley, as well as difference between states of sunlessness and sunshine of the surface. Therein,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where the reference station stands, 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boundary over hill terrain (shortened as HTBL). These results not only help us to disclo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over hill terrain in theory, but also are of great value in practice, like developing hilly area, and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etc.  相似文献   
83.
8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膏矿的用途越来越广,特别在改良碱性土壤、水泥制造、轻质建筑材料方面用量最多.据了解目前在欧、美、日等国每年消耗量都在一亿吨  相似文献   
85.
地理信息尺度的三重概念及其变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地理信息广义尺度的三重概念体系,解释了它们各自的涵义及其笛卡几积的意义,讨论了广义尺度变换问题.  相似文献   
86.
中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但风能开发利用的成本比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成本要低,它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开发前景的一种能源。科学、准确地估算我国风能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是国家对风能资源开发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利用全国395个气象站10年、每日4次的气象观测数据,计算了每个气象站所在地区常年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时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内插,形成全国范围的风能密度和有效风时数分布数据。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风能密度大于150W/m2、100~150W/m2、50~100W/m2、小于50W/m2的区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51%、16.45%、53.39%和27.65%;有效风时数大于5 000h、4 000~5 000h、2 000~4 000h、小于2 000h的区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5.28%、22.19%、53.54%和18.98%。用风能密度和有效风时数两个指标分别表达风能资源潜力虽然存在局部差异,但在总体态势上基本一致,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87.
土地覆盖的短期时空变化模式研究,对土地覆盖的快速、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遥感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利用2000—2001年的时间序列Radarsat图像,采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土地覆盖的短期时—空变化的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此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影像分析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从植被主要生长季节的时间序列雷达卫星影像获取训练样本,对研究区域的典型土地覆盖的短期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学习。学习后的模型能够利用多个时间序列的Radarsat影像对下一时刻的影像进行模拟,并进一步检测变化。在模拟结果基础上,定义相对变化距离函数和检测门限,对模拟影像及实际影像中的变化区域进行了检测。检测精度范围在66.67%(农村居民点)—91.67%(水体)之间,平均检测精度为81.66%。由于时间序列信号的引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获取土地覆盖的短期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88.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红树林年际变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红树林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中,但仍然存在遥感数据获取困难、数据预处理工作量大、监测时间长而周期过大等问题,影响了学者对红树林演变过程的精细刻画与理解。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遥感数据处理平台,选取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生成长时间序列年际极少云影像集(云量少于5%),利用3个红外波段反射率(NIR、SWIR1、SWIR2)和3个特征指数(NDVI、NDWI、NDMI)建立阈值规则集,实现对实验区越南玉显县红树林、红树林-虾塘、不透水面-裸地、水体4种目标地物的专家知识决策树分类和土地覆盖的制图,并基于分类结果监测该区域1993-2017年的红树林年际动态变化。结果表明:GEE平台可满足多云多雨地区红树林的长时间序列年际变化监测需求;本文阈值分类方法可以有效提取红树林及红树林-虾塘,实验区有86%年份的影像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年际变化监测可精细刻画实验区红树林面积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过程,也能准确反映红树林与红树林-虾塘养殖系统面积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红树林年际动态监测结果可以降低红树林演变分析的不确定性,并能更精细地量化红树林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的转化过程,从而评估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对红树林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利用INSTANT(The International Nusantara Stratification and Transport,努沙登加拉层结及输运的国际联合观测计划)计划所测得的流场数据,研究了ITF(Indonesian Throughflow,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在主要流出海峡——龙目海峡(Lombok Strait)、翁拜海峡(Ombai Strait)和帝汶海峡(Timor Passage)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并对表层和温跃层的流速进行了功率谱分析。研究发现,ITF流场在龙目和翁拜海峡表层有显著的年循环,在季风转换期间各个层次上海流都会出现反转,从印度洋流向海峡内;而帝汶海峡在300m以下出现反转流。3个海峡的表层流都以年周期为主,温跃层的流以半年变化为主,并且都有丰富的季节内变化。高频部分,除了在龙目海峡表层K1日潮占优外,各海峡均以M2半日潮为主。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