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2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91.
中国大陆及其分区余震序列b值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研究1966—1999年中国大陆及其分区的浅源主震型序列余震强度分布b值的统计特征。对于中国大陆整体而言,88个震例样本的b值平均为0.73±0.19。进一步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四个分区:西北地区(29个震例样本)、西南地区(29个震例样本)、华北地区(25个震例样本)和华南地区(5个震例样本)。选取样本多的前三者作为本文研究区。它们的b值平均()分别为0.62±0.17、0.86±0.17和0.69±0.14。根据平均值之间差异显著性的Z检验,研究分区之间b值平均在90%以上的显著性水平上的差别是明显的。该文还对比研究了不同板块构造背景的中国大陆(88个震例样本,=0.73±0.19)、美国南加洲(39个震例样本,=1.06±0.26)和日本地区(57个震例样本,=0.85±0.26)之间,浅源余震序列b值平均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92.
傅征祥  丁香  王晓青 《地震》2006,26(1):35-39
应用多重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 研究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频次及其概率, 以及最大震级的预测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0~7.9级和7.5~7.9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1.00, 发生8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0.67, 或者说其间肯定会发生7级大地震, 而发生10次7.0~7.9级和1次7.5~7.9级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若按超过概率水平0.10而论, 发生7.0~7.9级地震最少发生 8次, 最多发生 12次; 发生7.5~7.9级地震为1~4次, 发生1~2次8.0~8.9级大地震可能性最大。 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最大地震的震级可能为7.5~7.9级。 不排除发生 8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3.
中长期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中长期地震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单项预测方法的信度评价方法,给出了概率增益与预测效能评分R值的关系,并对R值评分法进行了推广.以华北地区为试点,研究了不同地震活动期与活动幕的时间概率增益、活断层的空间概率增益和以垂直形变为代表的时空联合的概率增益,并采用中长期地震时空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对华北北部地区的综合概率增益进行了示例性预测.   相似文献   
94.
亚洲是全球地震活动,特别是浅源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由于亚洲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抗御地震的能力偏低,导致地震灾害十分严重。本文采用最大似然法,据亚洲9个国家历史上因各次地震死亡的人口资料,计算得到了各国不同时期因地震造成不同死亡度的概率曲线;另外,由各国每1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拟合得到各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将历史上因各次强震的死亡人数归一到2010年人口的死亡数字,并以此数据给出了各国在考虑了人口增长情况下的因震人口损失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5.
傅征祥  王晓青  蒋铭 《地震》1995,(4):299-307
华北北部是指39.0—41.0°N,114.0—117.0°E的区域,其历史强震活动呈现出百年尺度的轮回(M_s≥6 3/4)和10年尺度的幕式(M_s≥5.0)的不均匀过程。应用上述特征和强震活动重复性的伯努利模型,预期在2005年前该区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96.
地震强度分布不均匀性的摩擦时间依从CA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桂萍  傅征祥 《地震》2001,21(2):22-28
设计一个摩擦时间依从的地震活动性细胞自动机模型(CA),研究产生地震累积频度-震级关系曲线中,出现拐点的地震强度分布不均匀现象的物理原因。外界通过应力加载向模型输入能量,模型的细胞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对比分析规定单个细胞破裂与模型地震之间不同的决定规则时产生的地震序列的累积频度-震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的级联破裂方式是引起累积频度-震级关系在震级较低范围和震级较高范围之间不连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
未来地震震级概率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地震震级一频度关系和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提出了地震震级的概率预测方法,以燕山地震带为例,利用1527—1989年的历史地震资料研究该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该带在2005年前发生6.5—6.9级地震的概率为0.83±0.04。对该方法进行了回溯性检验。利用1527—1975年的地震资料预测在1976年唐山地震前,燕山地震带发生7.5—7.9级地震的概率达到0.77±0.14。表明该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8.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征祥  李格平 《地震》1994,(2):1-10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全球和我国地震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历史资料状况,认为在公元1500年之前可能漏记大量的地震灾害生命损失事件。对近一二百年的资料分析表明,地震灾害生命损失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显示出不均匀的性质,它不仅与地震活动水平有关,还强烈地依赖于人口密度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历史的地震灾害事件中,人员死亡度与其累加频度之间满足log∑=A-BE的统计关系,表明死亡人数较多的事件,发生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99.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源区的前兆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