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地球科学   9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01.
北大巴山紫阳地区粗面岩黑云母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阳地区粗面岩呈北西向分布于北大巴山构造带,岩石中广泛发育黑云母。选取2条典型剖面,对紫阳地区粗面岩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其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剖面粗面岩中的黑云母Fe2+/(Fe2++Mg)分布较均一,并且贫钙,指示为原生黑云母。在云母分类图解中,蒿坪剖面自底向中上部岩石中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且具有富铁趋势,金猪店剖面为富铁黑云母,且从蒿坪剖面底部岩石至中上部再到金猪店剖面黑云母MF平均值表现为0.598→0.533→0.350减小趋势,MgO平均值亦表现为14.40→12.14→7.61的减小趋势,而FeOT/(FeOT+MgO)和Al2O3的平均值则分别为0.55→0.61→0.77和12.19→13.43→15.00的增大趋势,显示随着岩浆演化阶段不同,岩浆来源从壳幔混合源向壳源转化,且其可能形成于与造山作用相关的背景环境下。矿物化学研究显示,黑云母的平均结晶温度早期为542℃到675℃再到晚期为575℃,氧逸度也相应从-10~-11.9到-11.7~-13.5减小,最后到-15.5~-16.1,说明黑云母形成于中温、中氧逸度环境,且随着岩浆演化成岩条件由早期的相对氧化向晚期相对还原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902.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晚更新世早期滦河冲积扇中部的TD1孔进行了磁性地层学、14C测年、沉积旋回、测井沉积学、孢粉地层学和介形类研究,结果表明:(1)220m 深的钻孔地层记录了古地磁学布容(Brunhes)、松山(Matuyama)和高斯(Gauss)极性时,钻孔底部层位年龄接近3.45 Ma。(2)钻孔揭示了滦河冲积扇中部地层结构,最厚的湖相沉积地层出现在上新世,第四纪以来主要由辫状河流体系分支河道相与相关沉积构成。(3)测井相与岩心沉积相分析结合显示,约3.45Ma以来出现6个大沉积旋回,与冲积扇顶端钻孔所见沉积旋回在深度上基本可以对比,其中3.2、3.0、2.0和0.78Ma的沉积旋回分别覆于全孔4期浅水湖泊—湖沼沉积物之上;末次盛冰期与渤海湾西岸钻孔一样出现浊黄橙色沉积,显示低水位域的沉积特征。(4)尽管古季风可以导致降水增多并出现湖沼沉积,但是该钻孔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在6 ka BP层位,中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对该地水热状况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03.
九江-瑞昌MemSsub5.7地震地磁异常的观测与分析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ldquo;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显示,震中周围100 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 而该异常在ldquo;1970.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中并不存在. 2005年12月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21个测点上进行了地磁重复测量, 并建立了ldquo;局部修订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 该模型显示,震后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明显减弱. 因此认为,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是地震地磁前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04.
泥火山是地质流体活动的结果,喷发需具备泥浆源、泥浆运移通道和水补给3个条件。对乌苏泥火山8个喷口泥浆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平均比值为6.81,泥浆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等,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Th弱亏损,(La/Yb)_N值为5.47,Ce/La值为2.22,球粒陨石标准异常值δEu显示中等负异常(0.760~0.805);Sr/Ba值为0.33~1.01(平均值0.60),表明源岩为陆相沉积且古盐度较低,Ce/La(2.22)、Ce_(anom)(-0.007)、V/(V+Ni)(0.78)值均指示源岩形成于还原环境。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及地层对比分析表明,乌苏泥火山源岩来自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为河流沼泽相-半深湖相含煤地层代表的弱还原-还原沉积环境,源岩的最大埋藏深度为7~8km。泥火山源岩的研究为指示油页岩、烃类物质的位置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05.
北江水铜矿床位于鲁西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内,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利用矿区内最新施工的钻孔资料及物化探资料,对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铜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北江水断裂控制。区内铜矿体赋存岩性为黄铜矿化石英脉,矿体侧伏方向为NW 300°,矿体沿侧伏方向富集明显,且深部未封闭。区内NW向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铜矿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长的特点。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指出了找矿方向为研究区西北部及矿体深部。  相似文献   
906.
秦岭南部的勉略碰撞带,被认为是中朝与扬子两个古陆之间的缝合带,主要由泥盆纪和石炭纪的陆缘堆积物,包括活动与被动陆缘堆积物和时代不确定的古洋岩石圈残片等构成。近年来,在该带的硅质岩中发现了晚泥盆世的牙形石和早石炭世的放射虫化石,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带前身为古生代的洋盆。已有地质资料表明,区域上发育的古生代和三叠纪海相陆缘岩系的强烈构造变形,都发生在三叠纪期间。  相似文献   
907.
华北晚古生代煤中黄铁矿赋存特征与地质成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大锰  杨起 《地球化学》1999,28(4):340-350
应用煤岩学、煤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华北晚古代8层主采煤层中黄铁矿的赋存特征和地质成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镜下可划分出莓球状、自形粒状、鱼子状、块状、均一球形、他形、结核状和节理裂隙充填等八种类型的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的形态、大小、共生组合关系,与其他组分的空间配置关系,黄铁矿的S、Fe含量及S/Fe原子比以及伴生元素等特征,划分出四个不同的形成世代.  相似文献   
908.
1996年9月从陕西南部石泉至甘肃宁县布设地磁短周期变化观测临时测线.通过测点地磁转换函数,分析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根据子波变换进行多尺度分析的理论,提取了该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的区域性源的影响成分.并以此为观测数据,反演研究了测线地下相应于区域性源的二维导电率结构.在反演研究中,将Zhdanov等提出的基于观测电磁场和导电率模型理论计算场的剩余场总能量最小,并且引入迁移剩余场概念的反演方法,引入磁变测深数据的反演中.反演结果给出了测线地下100 km深度范围内的导电率结构,指出高导电率区位于武功、乾陵一带地下;并且讨论了该反演方法的主要特点,即能较好地反映异常导电率区域的深度和导电率分布,且反演中能允许大数量的反演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909.
对古浪8级大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环境及发震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侯康明  邓起东 《中国地震》1999,15(4):339-348
通过近年来对古良8级大震的震源机制解、震区活动构造、地震活动性及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古良大震孕育和发生的、浅部地质构造环境和地震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认为,古浪地震是在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造山前陆逆断层沿深部低角度滑脱带产生逆冲-推覆运动形成的最新活动结果。  相似文献   
910.
地球动力环境对岩浆来源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凤凰山岩体为凤凰山矿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根据精确锆石SHRIMP测年结果, 凤凰山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44.2±2.3) Ma, 是晚侏罗世形成的一个典型岩体, 和铜陵矿集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岩体侵位受控于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内部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凤凰山岩体在深部主要为左旋螺旋式强力上升, 浅部为气球膨胀式主动侵位.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变形特征表现出晚侏罗世铜陵矿集区和成矿有关的侵入岩系列的形成可能和古太平洋板块的向北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左旋剪切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