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51篇 |
免费 | 2405篇 |
国内免费 | 3556篇 |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 183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761篇 |
2021年 | 861篇 |
2020年 | 701篇 |
2019年 | 763篇 |
2018年 | 739篇 |
2017年 | 750篇 |
2016年 | 798篇 |
2015年 | 770篇 |
2014年 | 809篇 |
2013年 | 826篇 |
2012年 | 901篇 |
2011年 | 881篇 |
2010年 | 809篇 |
2009年 | 816篇 |
2008年 | 770篇 |
2007年 | 694篇 |
2006年 | 636篇 |
2005年 | 519篇 |
2004年 | 363篇 |
2003年 | 382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311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327篇 |
1998年 | 281篇 |
1997年 | 270篇 |
1996年 | 199篇 |
1995年 | 224篇 |
1994年 | 184篇 |
1993年 | 159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4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1959-2001年春播期(3-4月)驻马店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降水气候规律。找出与3-4月降水相关性好的因子,建立3,4月降水趋势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92.
大气中对称不稳定机制的动力学分析及暴雨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块法从力学角度对对称不稳定机制及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的环流进行分析,更全面地定义了对称不稳定及它的产生机制和中尺度环流形成的过程。对暴雨个例诊断分析表明,有些强降水区在降水前和降水过程中存在着不对称不稳定,说明对称不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环流对暴雨有引发和加强作用。在以往研究原基础上,总结出了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对称不是否存在,及其能量大小的方法,用它来预报是否降水及降水的强度,从而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3.
动态相似方法在长江上游逐日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环流的动态演变特征在降水预报中重要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环流演变动态相似预报方法,在1000hPa气压场、850hPa温度场、500hPa高度场分别提取3个物理意义清晰、又具有立体性和多元性的相似因子,采用本文设计的二级相似标准,以ECMWF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资料与历史资料库进行滚动映射,寻找最优相似个例,制作长江上游降水面雨量的逐日滚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乌鲁木齐地区相对湿度的气候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相对湿度的气候分析 ,结合特殊天气情况下其变化规律 ,对乌鲁木齐地区相对湿度提出了较为客观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温度特征及与热带SSTA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1951-1997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15个测站的地面气温资料和1950-1996年热带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6-8月)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热带太平洋各区域海温异常与西北地区东部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用EOF分解得到的前三个主要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80%以上)基本反映了西北地区东部的气温变化特征,用这三个特征向量重建的气温距平均,存在 相似文献
998.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1.1模式对"海燕"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海燕"从海南岛南部近海北上阶段,其外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与五指山、吊罗山形成向南开口的"厂"字形地形正交,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均探测到多个β中尺度风向辐合切变线或气旋性辐合涡旋,毛感乡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辐合,地面辐合中心与小时雨量大值区基本吻合。(2)"厂"字形地形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导致气流垂直速度增大,毛感乡附近存在的水平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和垂直的β中尺度环流,有利于边界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增强,降水显著增幅。(3)数值模拟的强降水落区和降水极值点与实况基本一致,极值雨量较实况偏小;地形对山区及山脉迎风(背风)坡的雨量增(减)幅作用明显;有地形时,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容易产生β中尺度风向辐合区。 相似文献
999.
利用1960—2009年广西80个地面观测站资料,运用EOF、线性倾向估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广西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该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引起的污染排放增长密切相关;空间分布呈现出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霾日多,边远地区及沿海地区霾日少的特点;广西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以轻微霾 (能见度为5~10 km) 为主,且霾天气发生时的相对湿度8成以上介于70%~90%;除了空气污染之外,近50年风速呈下降趋势可能也导致更多的霾天气。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