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7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2627篇
地球科学   1274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underwater acoustic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high-speed DSP device TMS320C549 has been studied.We use Goertzel algorithm for source decoding and MFSK for modulation.Turbo code is used for 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The purpose is to implement underwater video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72.
为定量解释海水中液-固界面的台阶型动力学曲线及其台阶的消长变化规律,在我们已提出的“液膜扩散和递进液膜扩散控制的复合模型”和“海水中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基础上,吸取Crank的若干数学处理方法,进而提出适合于非稳态体系的“液膜扩散-递进扩散-界面分级交换反应联合控制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73.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的新型能源,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和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及相关的分析测试技术,包括海底沉积物、海水、海面低层大气中烃类气体(主要为甲烷)、孔隙水中阴阳离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异常等。并对发展天然气水舍物地球化学探测与分析新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4.
用含氯化镉培养液培养塔胞藻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塔胞藻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Cl2,然后分析了培养在各种处理和对照组的塔胞藻后代.结果发现,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升高,细胞的生长繁殖量和体积在前2轮(9d为一轮)培养中均明显降低,而在第3轮培养时,细胞的繁殖和大小接近常态.随后对处理后多种细胞内含物含量进行了分析,显示出:随着培养液中镉离子浓度增高,细胞内的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而可溶性糖、核酸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5.
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其采用推力器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环境力,从而使船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上要求的位置上,其定位成本不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本文对动力定位系统发展及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动力定位系统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的分布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是我国近海的优势桡足类。它的数量大,分布广。特别在冬、春季,在我国近海浮游动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它的个体也较大,是滤食性种类。因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所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课题定为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之一。 作者根据以往历史资料(方金钏,1979;朱长寿,1997;朱长寿等,1991、1999;林玉辉等,1988;林元烧等,1984;李少菁,1963;陈清潮,1964;福建省海岸带和海凃综合调查领导小组,1990;福建海洋研究所,1988;Tan,1970)和多年来的研究结果(黄加祺等,1984,1986a、b、c,1989,1991a、b,1997a、b),对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水域的分布,与温、盐度关系及繁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见解,为本项目子课题提供了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77.
西施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施舌5种组织(肝胰脏、鳃、后闭壳肌、外套膜和足)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同工酶图谱显示:西施舌上述组织的3种同工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中,肝和鳃组织EST酶活性较高,闭壳肌MDH酶活性最高,而肝组织SOD酶活性略高,上述组织是进行同工酶分析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78.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9.
1993年3-10月,在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浅海水域进行人工移植石珊瑚(18种)和多孔螅(1种)试验。共移植44个样品。6个月后观察,仅有8个石珊瑚自然脱落,3个死亡。存活的珊瑚中,有23个出现了轴向或水平扩展的生长迹象。同时还发现移植后所产生的局部生态学效应。试验结果为利用人工礁技术促进珊瑚礁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0.
海浪的波谱特征分析对认识海浪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海浪谱反映了海浪的结构成分。这对海工建筑、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浪预报和海浪模拟等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波群是伴随海浪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且经常伴随大浪的出现而出现。实践证明,波群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性远比单个波大得多,它是海浪破坏海工建筑物的重要因子,许多防波堤的破坏并非是由单个波的作用,而是由相继出现的几个大波(波群)作用的结果。早先,人们对波群这种习见的现象研究甚少。自1974年葡萄牙锡尼斯港深水防波堤的破坏之后,对波群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 对波群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包络方法、马尔科夫链方法和波能过程线法。波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波群的统计特征(如波群链长统计);另外,波群的模拟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用包络方法研究波群比较普遍,且有不少研究成果。徐德伦等(2001)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结果,文圣常等(1984)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以往的研究大都是研究波群的统计特征,如合田良实(1976)、 Ewing(1973)、Rye(1974)。而针对地域性的波浪,我国学者也只是以包络方法为基础讨论了不同地域海浪波群的统计特征(常德馥,1987;葛明达,1986;范顺庭,1998)。就波群本身的结构特征而言,即波群的波谱分析特征以往的研究涉及尚少。作者拟借助于谱分析方法,对带有典型波群的实测的海浪记录来分析海浪波群的波谱结构,进而借此对海浪波群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