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地球科学   75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金川情人海沟的云杉树轮样本,分析了树轮宽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树轮宽度指数与金川气象站6月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标准化树轮宽度指数重建了该区域1713—2010年6月平均气温序列,交叉检验及各项检验的参数表明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近298年来川西金川6月平均气温为18.2℃,经历了3个暖期和4个冷期。暖期时段为1825—1839、1854—1892和1951—1961年;冷期时段为1792—1804、1842—1853、1864—1893和1911—1924年。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存在2~3、7~8、20~30、32~64和70~130 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712.
根据电极法岩心电阻率测量原理及准静态电场理论,用三维有限元法编制了大直径岩心电阻率测量数值模拟程序,并运用该程序计算考察了裂缝对大岩心电阻率的影响。得出大岩心的电阻率随着裂缝与电场方向夹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降低。该结果可供大岩心实验系统和大岩心实验的研发参考。  相似文献   
713.
根据中国规范设计了一总层数为40层的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为对比分析需要另设计具有相同楼层数的两带单层转换高层建筑结构。采用Etabs和Satwe对比分析了三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相对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沿楼层分布情况;其相对扭转角、层间扭转角、层间有害扭转角的分布特点;顶层角点扭转位移轨迹。研究分析表明,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的扭转反应远大于同类带单层转换高层结构的反应;对单层转换结构采用位移比不能很好反映其扭转反应,而结构扭转位移角沿楼层分布规律更能体现其扭转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714.
根据南极大陆冰盖近表层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个垂直一维的冰盖近表层能量传输模式, 采取合理简化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并构造一套完整的数值求解方法, 实现了对冰盖表面及近表层内能量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利用最新获取的东南极高原Dome A自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 通过计算冰盖表面能量通量作为模式上边界条件驱动模式求解冰盖表面及近表层内温度的季节变化过程, 将模式模拟结果与4个观测深度(0.1, 1, 3和10 m)的雪冰层温度进行了对比检验, 取得了与观测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过程, 并能够揭示出比观测更为细致的冰盖近表层内温度垂直分布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模式结果分析得到的冰盖表面能量平衡特征表明: 1) 冰盖表面能量平衡全年主要表现为负的净辐射与正的感热通量之间的平衡, 季节差异显著; 2) 冰气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大气以感热形式输送给冰盖, 并在春季显著增强. 因Dome A特殊的地理位置, 研究结果对南极高原内陆中心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715.
北极海冰消融初期,上覆积雪急剧消融,融池开始形成,海冰表面物理特征异常复杂。由于观测资料缺乏,对这一时期海冰变化的研究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利用2015年5月份在巴罗Elson Lagoon海域观测的海冰表面物理特征和光谱反射率数据,分析了巴罗地区海冰消融初期表面积雪、裸冰和融池反射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融初期,海冰表面异质性强,积雪、裸冰和融池相间分布。在积雪覆盖的区域,积雪对海冰光谱反射率起决定性作用,观测到不同雪深(3~23 cm)的反射率变化在0.53~0.85之间,平均反射率为0.76且反射率与雪深呈正相关。在表面积雪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积雪底层含水量越大,表层反射率越小。观测还显示,在融池形成的区域,海冰的反射率急剧降低,融池初形成时反射率为0.206,略低于裸冰(0.216)。随着融池的发展,当其深度达到10 cm时,反射率仅为0.04,与开阔海域海水接近。  相似文献   
716.
根据江西省的气候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十五"建设工作指导方案,对全省环境气象指数预报的工作流程、指数分级、预报用语和运行方式进行了规范与调整,设计了省、市、县3级配套的环境气象指数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717.
718.
719.
1 前  言在巴基斯坦各种比例尺地质图上,齐拉斯和白沙姆齐拉之间,都是一个广大的空白区,主要因为联结旁加普和吉尔吉特区之间缺乏通路,仅仅沿着克汗河谷东部有一条机动车路,横越巴布萨尔大路,首先到达印度河谷的齐拉斯,而后到吉尔吉特。1971年8月,我应要求沿着新喀拉昆仑高路,顺着印度河在吉尔吉特和白沙姆齐拉之间的334km(图1)直到巴布萨尔大路之西作了一次地质旅行。那时道路正在修建还未完成。因为是在很不正常的情况下,所以只作了一次迅速的概略踏勘。然而,我收集了某些新资料,把所采标本也在显微镜下作了研究,报道出来还是有些用处…  相似文献   
7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