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科学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深根植物生长季蒸腾耗水是河岸林消耗地下水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荒漠绿洲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因而有效估算荒漠河岸林蒸散对于河岸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对额济纳绿洲荒漠河岸林进行了蒸散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下水日波动方法估算得到的七道桥胡杨林蒸散量与涡度相关和FAO-PM方法得到的蒸散结果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显著相关,说明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可以用于估算极端干旱的荒漠河岸林下的植被蒸散发量。最后探讨了考虑植物夜间蒸腾的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新方法的蒸散估算较原始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的蒸散估算占涡度观测蒸散的比例从70%提高到了90%。  相似文献   
22.
河西走廊近57年来干旱灾害特征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0-2016年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系列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年、季的干旱等级,分析了河西走廊的15个气象站点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干旱站次比均呈减小趋势,秋季干旱站次比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全域性干旱发生的频率都高于29. 8%;(2)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和四季的干旱强度均呈减小趋势,研究区的干旱强度主要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3)干旱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酒泉和玉门是干旱频发地区,河西走廊地区有66. 7%的站点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都呈干旱减弱的趋势。干旱的减弱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但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局地暴雨和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大,要在抗旱的同时加强洪涝灾害的防御。  相似文献   
23.
分析中小城市线路测量的特点,研究采用RTK和单基站CORS两种作业方式在线路测量中的应用,对两种作业方式的精度以及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中小城市线路测量项目中,单基站CORS测量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线路测量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城市化进程对南京市气温变化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揭示城市环境气象的蠕变过程,利用南京站1956—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及南京市1995—2006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变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28℃/(10 a)、0.18℃/(10 a)、0.33℃/(10 a),特别是1990年以后,增温速率进一步加大。(2)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气温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城市下垫面性质、工业排污和人口数量。(3)1990年代后南京市城市化进程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5.
26.
广东干旱害的气候成因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广东干旱害的气候成因 ,特别对 1998年下半年以来广东气候异常、旱情严重、春耕生产受阻作了具体分析 ,并提出了防御干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由于工业封头变形使得采集到的两期点云重心不一致,受点云重心变化的干扰,传统ICP算法出现局部收敛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对间欧氏距离计算点云加权重心的ICP改进算法。该方法通过给不同距离的点对赋予权值,变形区域的点对距离较大,赋予的权值相对小,有效地消除了变形区域的点云对重心位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ICP算法的精准性,有效消除重心变化的影响,从而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工业封头变形区域。  相似文献   
28.
利用1979年1月—2021年2月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降水、气温资料以及同期的土壤有效含水量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广东干旱指数PDSI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广东近40a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a广东地区PDSI指数呈轻微干化趋势,降速为0.005·(10a)-1,2004年PDSI为-1.47,...  相似文献   
29.
基于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气象干旱定义出发,考虑干旱累积效应,借鉴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建立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逐日气象干旱指标,并利用1961-2010年全国632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SAP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逐日SAPI曲线呈典型“锯齿型”特征,在降水持续偏少时段平稳下降,克服了基于“等权累加”建立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由于前期降水移出计算窗口而导致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能够精细刻画干旱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SAPI敏感性分析表明,加剧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无雨日数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多, 减缓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日降水量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少。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与理论频率一致。降水量较少的季节(地区),轻旱、中旱及总旱频率略高于降水量较多的季节(地区),而重旱、特旱频率时空特征相反。1961-2010年全国平均各等级旱日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特旱较为明显,但具有复杂的时空特征:9-11月各等级旱日频率显著增加,其余月份以减少为主;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呈“西减东增”趋势。  相似文献   
30.
阐述了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灾害两者的相互联系,提出了广东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气候灾害的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