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科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欧孝夺  全守岳  彭远胜  江杰  吕波  蒋华 《岩土力学》2018,39(9):3433-3439
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一种临时支挡设施,如何做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速度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施工安全快速、造价低、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基坑支护型式--十字形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介绍并设计了该支护结构格构单元的结构选型和计算方法。依托南宁市五象新区某项目做了基坑支护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值与计算值相近,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在该基坑支护结构支护下,基坑稳定性、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在类似的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欧孝夺  潘鑫  侯凯文  江杰  柳子炎 《岩土力学》2018,39(Z1):348-354
吹填土陆域的固有特性是造成其频受雷击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广西北部湾吹填土的电冲击特性,结合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展开研究,探究其与外电场的响应规律。首先从Archie电阻率模型理论出发,结合土体的介电常数公式,提出了吹填土的电冲击模型,认为影响其与外电场之间的响应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干密度、含水率和含盐量。电冲击试验表明,吹填土击穿场强随含水率对数和干密度对数的升高呈线性降低,随含盐量的升高呈指数降低。再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含水率、干密度和含盐量越高,吹填土内部场强越大,受冲击电场作用越显著,对外电场的响应越强烈,其中又以含水率和含盐量的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3.
非均质地基中群桩竖向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杰  黄茂松  顾倩燕 《岩土力学》2008,29(8):2092-2096
运用剪切位移法计算了桩轴向荷载传递因子。对于桩端采用线性的荷载传递函数,推导了基于弹塑性模型的单桩竖向荷载沉降的解析解。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土体强度沿深度线性变化的特性和桩土间的滑移现象,因此更符合大部分土体的实际性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桩土滑移的桩-桩相互作用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群桩的分析,获得了群桩的荷载沉降特性。该分析方法克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弹性理论方法夸大桩土相互作用的缺点,单桩和群桩的荷载沉降曲线的分析结果和实测数据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马少坤  邵羽  吕虎  WONG K S  吴宏伟  陈欣  江杰 《岩土力学》2016,37(6):1563-1568
为解决地下水位随季节升降变化时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长期影响难题,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对群桩的长期影响。主要分析水位循环变化时地表长期沉降、桩顶长期附加沉降、桩身长期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附近,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尤其是降水对地表长期沉降影响更为明显。地表长期附加沉降随着地下水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呈衰减式变形,即使经过3次水位升降循环也不能稳定;桩基长期附加沉降显著,其附加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50%以上;前、后桩的长期附加轴力基本为正值,桩总轴力增加,对既有受压桩极为不利,附加轴力拐点位置及最大值有所区别;经过3次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后,前、后桩桩身弯矩反弯点个数减少,但桩身最大附加弯矩均明显变大,当达到极限弯矩,桩身出现塑性铰,这对穿越厚软弱层地基中的既有受压柔性桩极为危险。  相似文献   
15.
朱艳  顾倩燕  江杰  彭铭  肖炳辉 《岩土力学》2016,37(Z1):609-615
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整体稳定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样安全系数情况下对应的失稳概率可能不同。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整体稳定性,降低稳定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采用贝叶斯方法对船坞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可靠度分析。首先通过统计数据获取土体参数的先验分布,然后基于实测数据采用贝叶斯方法更新参数以得到后验分布,最后根据参数的后验分布采用一次二阶矩计算围堰结构的可靠度。贝叶斯方法从理论的角度解决了已有工程经验和实际案例数据两方面信息有效综合的问题,能在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可靠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莹  黄茂松  江杰  马少坤 《岩土力学》2015,36(Z1):193-198
随着海洋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中的地基稳定性逐渐成为学者和工程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一个简化的饱和黏土循环加载模型对于长期循环荷载下海上构筑物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饱和黏土的循环弱化特性,在Hardin-Drnevich等效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循环弱化的饱和黏土简化非线性模型来描述循环加载下饱和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中引入了由循环加载期间产生的累积塑性变形控制的强度和模量衰减比公式。通过参数分析,说明了形状参数 与n以及残余衰减比与衰减系数等参数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文献中单向循环试验和双向循环试验结果的模拟,验证了该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循环加载时饱和黏土应力应变滞回圈的演变规律以及循环加载后饱和黏土的强度和刚度弱化现象。简化模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与传统的土体弹塑性模型相比更加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凝析气田发现于2006年,至2010年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1×108t(油当量)。气藏的储层为受层间岩溶缝洞型储集体控制的鹰山组大型准层状优质碳酸盐岩,主力烃源岩为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和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及泥灰岩,油气主要分布于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0~200 m范围内。论述了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勘探的技术创新,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田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声纳渗流检测技术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其测量结果精度的高低对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托南宁某基坑工程,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同时考虑天然流场和人工流场,分三个阶段对基坑止水帷幕进行声纳渗流检测,对比不同阶段渗漏缺陷暴露的情况,同时根据渗透流速量级变化判断其检测结果精度的高低,并在实际工程中验证其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降水阶段的渗透流速大小变化显著,基坑地下水位降深每增加10 m,声纳检测到的渗透流速平均提高1~2个量级。其原因为降水导致基坑内外水头差增大,水力坡度的增加使渗漏缺陷附近的渗流场发生变化,高水头作用下渗透流速变化明显,渗漏缺陷定位更加精准,声纳检测精度也越高。可见,抬高基坑内外水头差对墙体渗漏缺陷的精准定位十分必要。因此,在对基坑止水帷幕采取声纳渗流检测时,建议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板以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有效探测止水帷幕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某基坑采用“两墙合一”双环形支撑体系,为研究基坑开挖工况下地下连续墙及坑外浅基础建筑物的变形特性,基于现场监测资料,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临近建筑物沉降、地连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以及地连墙墙体侧向位移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周边建筑物沉降受其高度、基础形式、埋深、距基坑距离以及与基坑相对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地连墙竖向变形受基坑开挖暴露时间以及临近建筑物的影响较大,其最大竖向位移VWY变化区间为(-0.088%~0.083%) He(He为开挖深度);近建筑物段地连墙侧移呈现为“内凸悬臂复合式”变形形态;“坑角效应”导致位于坑角处的地连墙呈现出“阶梯内凸式”变形形态;地连墙的最大侧移变化区间为(0.02%~0.21%)He,平均值为0.085%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