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本文详细推导了由分期静态平差法得出水准网动态平结果的完整公式,给出了其适用的条件,提出两种可用于全国一等复测水准网动态平差的误差方程式的具体联立方法。  相似文献   
22.
23.
南海瑞雷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  薛梅  Le Khanh Phon  杨挺 《地震学报》2012,34(6):754-772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 其地质和构造作用十分复杂.通过面波群速度成像, 给出了南海及邻区的三维横波速度分布并分析了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南海西部和南部新布设的地震台站使得利用单台法时路径覆盖比过去更好. 特别是在华南地区, 新的台站分布能够弥补该地区地震少且台站少造成的射线密度不够的缺点. 首先运用多重滤波法得到南海周边48个台站周期为14——130 s范围内的基阶瑞雷波频散曲线图; 接着通过子空间反演得到整个区域在不同周期时的群速度分布; 最后通过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得到不同深度切片上的横波速度分布及不同纵剖面上的横波速度分布. 结果显示: ① 海盆速度较高, 且速度分布很好地勾勒出海盆的轮廓. 浅层较高的横波速度说明海盆都具有洋壳性质, 而深部较高的横波速度则可能对应扩张中心生成洋壳后残留的高速物质. 不同海盆速度上的差异与它们的热流值和年龄大小一致.海盆下的高速异常在60 km以下消失, 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由低速区替代. 在低速区下200 km深度, 在南海海盆观测到一条NE-SW走向的高速异常, 可能与古俯冲带有关. ② 环南海出现明显的高速区, 对应俯冲带特征, 且这些高速区速度差异明显且有间断, 说明俯冲带的非均质性和俯冲角度的差异. ③ 在环南海高速区内侧(向南海侧)观测到不连续的低速区. 在浅层, 这些低速区反映了沉积层和地壳的厚度特征. 在地幔, 这些低速区可能对应于古太平洋俯冲带的地幔楔或者也可能反映了南海海盆停止扩张后残留的地幔熔融物质. ④ 南海海盆岩石圈的厚度为60——85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