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科学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卫星云图图像显示直观、分辩率高、时效快,是一个很实用的预报参考依据。如何显示云图资料呢?在内存中直接处理云图资料,可对内存存储区段进行分配,使内存分配块成为所需的大小后,直接针对RAM区的内存块操作,相应的显示速度快。对于常用显示卡取分辩率640×480、256色,它的整屏图形共需307200字节,因此至少需512K的显示缓冲区。取307840字节长的云图资料,它需要5个64KB的页面来存放,且第五个页面存放44KB字节。而1兆的显示缓冲区分页首先分为4个256KB的显示平面,每个显示平面分为4…  相似文献   
82.
使用祁连山北坡中段和东段5—9月面雨量和水文资料,运用非随机人工增雨试验中的序列检验、区域对比、区域双比和区域回归等4种数理统计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对2010—2020年在祁连山北坡东段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检验评估。试验发现:4种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均证明祁连山北坡东段开展的人工增雨试验为正效果,其中区域对比、区域双比、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效果检验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10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对4种评估检验方法分析,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方法使用的样本容量较大,避免了人为选择历史相似天气容易引入众多主观偏倚和争议的操作程序,产生的假效果相比其他试验最小、功效最高,可作为最终评估结果,祁连山北坡东段2010—2020年平均相对人工增雨效果为26%。进一步评估了祁连山北坡东段2010—2020年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分析发现:石羊河年平均径流量增加了124.6%、民勤蔡旗断面年平均下泄水量增加了124.3%、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上升了2.46 m,干涸近半个世纪的青土湖水域面积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83.
基于FLAASH模型的FY-3A/MERSI数据大气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星载传感器成像获取地表信息过程中,常常会受大气影响而引起影像失真,导致地表真实信息不能被准确表达,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可消弱这种影响.本文以粮食主产区 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FLAASH模型对晴空天气下FY-3A/MERSI数据(分辨率为1 km)进行大气校正.结果表明,大气校正后:(1)短波红外反射率总体变化不大(+4.1%),第6波段反射率以减小为主(-1.5%),第7波段反射率为增加(+9.6%);(2)在可见光各波段,反射率普遍降低,各波段变化均值为-82.7%.其中,红光反射率变化最小(第13、14波段分别变化了-23%和-19%,平均为-21%),绿光反射率变化稍大(第11、12波段分别变化了-75%和-50%,平均为-63%),蓝光反射率变化最大(第8~10波段分别变化了-196%、-122%和-94%,平均为-137%).而且大气校正后,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变幅普遍增大,不同地物在可见光波段的对比度也增加.(3)近红外各波段反射率平均增加了46.2%.除第19波段反射率减小(-54%)外,其余各波段反射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第15~18和第20波段反射率分别增加了28%、4%、41%、252%和6%. (4) NDVI指数平均增大了35%,植被信息凸显;NDWI指数变化不大,仅减小了8.7%.  相似文献   
84.
黄河源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日趋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源区的生态结构受到严重干扰。通过对黄河源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进展的概括总结,从生态系统和物理环境2个方面归纳了黄河源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植被、冻土和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2)气候暖干化、径流变化、土壤侵蚀、土壤沙漠化、土壤碳流失、鼠害和人为影响加剧。根据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执法队伍;划分功能区;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85.
近50年华北区8月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58-2007年8月华北53个气象站降水实测资料和NCEP/NCAR同期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和REOF分析以及曼-肯德尔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华北区8月气候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演变趋势,并对多、少雨年500 hPa平均位势高度场、850 hPa矢量风及水汽通量场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区8月降水的EOF分析前3个特征向量场较好地反映了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分别为整体一致、南北相反和东西相反的空间结构;REOF旋转后的前6个空间模态表明了华北区8月降水异常的次区域分布特征.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华北区8月降水呈现递减趋势,1986年是降水由多雨期向少雨期转折的年份;近10年华北区8月降水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近三分之一;各次区域近50年降水趋势不一致,华北南部变化不明显,东南区有增湿趋势,西北区和东北区干旱化趋势最为明显,对整个华北8月干旱化有主要贡献.(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华北区8月降水有密切关系.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位置偏西、偏北时,有利于我国中高纬500 hPa形成“西低东高”环流型,同时对流层低层偏南气流强烈发展,将大量水汽向北输送,造成华北区降水偏多;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时,华北区降水偏少.(3)华北区干旱化趋势主要源于1986年前后500 hPa环流的明显调整和维持.  相似文献   
86.
李耀辉 《四川地质学报》2011,(3):312-314,317
以湖南某钨矿区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测定.研究表明,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总体上都表现为贫V、Ni、Co、W、Sb、Mo,富集Cr、Pb、Bi、Sn.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双朋西金矿区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型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轻重稀土元素比值有规律地变化,反映其具有相同的来源及壳源特征.  相似文献   
88.
河西走廊“2010.4.24”黑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莉  杨永龙  王荣喆 《高原气象》2011,30(6):1653-1660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4月24日河西走廊出现的区域性特强沙尘暴和民勤出现的黑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所伴随的强风暴是产生黑风的主要原因。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迫使极地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是这次黑风产生的大尺度触发系统;700hPa河西走廊变形场的强斜压性既有...  相似文献   
89.
从Mann-Kendall特征看石羊河流域降水量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从建站到200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为基础,从mann-kendall方法入手,分析了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降水量变化存在地理差异,上游明显减少(Zc=-0.561),中游略有增加,下游略有减少。流域年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在近十年间流域的增湿非常明显,气候变化趋于暖湿性。年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8月份降水量极不稳定,季节性降水差异明显。此外上下游降水分别存在准17 a、准9 a的周期震荡,而中游则同时兼顾这两种主周期变化。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由南向北递减,形成"乌鞘岭古浪永昌武威民勤"的降水递减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0.
赵旋  李耀辉  齐冬梅 《冰川冻土》2013,35(4):959-967
基于1961-2007年四川地区119测站逐日降水资料, 利用EOF、REOF分析、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四川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近47 a来四川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 在1962、1982年和21世纪初发生突变, 存在22 a和6~8 a的周期.四川夏季降水可分为4个区域: 一区(盆地东部)和四区(川西高原)夏季降水量长期变化呈增多趋势, 二区(盆地中西部)长期变化呈减少趋势, 三区(川西南山)变化趋势较为稳定, 呈小幅度增多趋势. 4个区域的夏季降水周期各有特点, 最长存在的周期为23 a左右, 其次还有16 a、14 a、12 a、8 a、6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