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科学   3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为了满足当前蝗虫防治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研发蝗虫防治指挥辅助信息系统的构想。根据蝗虫发生的特点和防治的需求,讨论了GIS技术在蝗虫防治指挥辅助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划分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并设计和实现了蝗虫防治指挥辅助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采样点蝗虫发生情况和蝗虫发生区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加权平均集合数据,分析了未来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SRESA1B),青海高原不同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2020时段和2050时段青海高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01—2100年青海各地气温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全省平均增温率为4.09℃/100年,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全省平均变化率为62.63mm/100年。与气候基准年相比,202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升高1.44℃,全省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4.18%;2050年全省平均升温幅度为2.63℃,全省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为8.75%。由于目前全球气候模式的分辨率还较低,气候模式在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所提供的未来情景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3.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随机减量技术的模态参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里叶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能力差,传统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也存在阻尼比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随机减量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首先对结构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若干阶本征模态响应,然后利用随机减量技术提取自由衰减响应,进而由Hilbert-Huang变换得到信号的瞬时特性,最后结合模态识别的基本理论识别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比。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对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一测点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识别了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其它识别方法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识别模态频率是可靠的,而模态阻尼比识别的精准性仍然难以确认。  相似文献   
114.
李林  王振宇  徐维新  汪青春 《冰川冻土》2011,33(5):1006-1013
利用青藏高原河南县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发育期及其气候、冻土环境观测资料,系统研究了高寒草甸植被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机理.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年代进程高寒草甸植被出现了牧草返青初期无明显变化,而黄枯初期显著延迟,致使生长期延长,覆盖度总体下降,但自2004后开...  相似文献   
115.
随着勘探区域近地表结构复杂程度地增加,以往那些在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单一静校正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今勘探对资料构造形态和成像品质的要求。因此通过尽可能多的表层资料信息,分层系、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应用不同方法建立综合表层模型,是静校正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经泉1井三维的实践证明,以表层资料解释及可视化模型时时关联互动为基础,从简单到复杂、逐级迭代相互约束的综合应用新技术,能有效反演并校正复杂构造区浅地表结构。不仅能提高地震资料成像的精度,改善构造形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野外微测井采集数量的过度增加,减少勘探费用。  相似文献   
116.
2015—2019年,由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牵头,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和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系统拯救、整编共享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垂直形变测量数据,编制不同时空尺度的地壳垂直形变图,为强震中长期预测、地壳动力学研究、地形变灾害研究与防控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本数据集内容为中国大陆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展示特定沉降区的地表垂直形变分布,为制定地面沉降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数据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情况、数据要素项和时空范围、数据输出质量和准确度,以及数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7.
多震源混合采集技术具有减小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数据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海上拖缆多震源混合采集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由于海上拖缆采集每炮对应的排列位置随着炮点同步移动,导致多震源混合数据的分离往往是一个欠定的反演问题,Seislet变换对地震数据具有更好的压缩特性,并且能够压制随机噪声,为此,分析了不同数据域海上拖缆多震源采集数据特征,将Seislet变换应用于海上拖缆多震源混合数据的分离,海上拖缆多震源合成和实际采集的混合波场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8.
朱乐坤  李林 《气象科技》2013,41(6):1003-1007
基于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使用环境,分析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测量误差来源、产生测量误差原因及误差模型,归纳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出厂标定方法、标定参数及标定参数修正方法。为确保能见度观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并根据将来量值传递需要,在分析了能见度量值传递参数基础上,提出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实验室标定条件和方法,梳理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现场光学装置校准、校准板校准及人工校准方法,为今后建立能见度量值传递体系和编写相关校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李林  常晨  范雪波  崔炜 《气象科技》2013,41(6):1008-1012
为掌握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液态降水观测性能,推进降水自动化观测进程,按照降水过程强弱,依照北京市观象台2011年春夏季降水观测数据的统计结果,对DSH1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与业务用SL3 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SL3 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为参照,DSH1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观测数据基本可靠,在小雨过程中,两种型号传感器的观测数据有较好一致性;在中雨及大雨过程中,DSH1型称重式传感器与SL3 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还有一定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试验与研究。试验过程中,DSH1型称重式传感器曾有故障出现,仪器可靠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0.
张曼  范雪波  李林  常晨 《干旱气象》2013,(4):831-834
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蓄电池的维护效率,本文将预测性维护引入气象保障领域,通过对蓄电池预测性维护的技术要点、测试方案及流程等的介绍,选取3种不同劣化程度的蓄电池依次进行离线状态测试、浮充状态测试以及放电测试,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初步给出了蓄电池预测性维护监测系统的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浮充状态下,监测系统电压和内阻的测试精度良好,能够很好地测试出蓄电池在不同健康状况下的电压与内阻值,即对报废电池、具有一定劣化程度电池和新电池的测试数据存在显著差别,在自动气象站蓄电池预测性维护中可利用浮充状态下测得的内阻数据对蓄电池劣化程度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