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科学   1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matured from the use of single elements and indicato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multi-element and multi-indicator measures.We selected 12 indicators from six dimensions for analysis in this study,including income,consumption,education,population urbanization,traffic,and indoor living facilities.We then proposed the polyhedron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measure levels of regional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We also enhanced the polygon and vector sum methods to render them more suitable for studying the status of regional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Finally,we measured levels of regional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at county,city,and provincial scales across China and analyzed spatial differences using the three methods above and the weighted sum method applied widely.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e presence of remarkable regional differences at the county scale across China in terms of single and multidimensional level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Analyses show that values of the regional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index(RMDI)are high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intermediate in the midlands and in northern border regions,and low in the southwest and in western border regions.Districts characterized by enhanced and the highest levels of this index are distributed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including c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s well as area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educed and the lowest levels of this index is consistent with concentrations of areas that have always been impoverished.Correlation analyses of the results generated by the four methods at provincial,city,and county scales show that all are equivalen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satisfactory measures for regional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Additional correlation analyses between RMDI values calculated using the polyhedron method and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demonstrate that the latter is not a meaningful proxy for the level of regional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2.
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妤凡  徐勇 《地理学报》2021,76(3):663-679
以生产、生活污染源为对象进行环境空间管控是新时期区域环境保护治理和国土精细化管治的新路径。本文在明确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的概念、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科学识别污染物与污染源空间,提出管控单元和分级管控区的空间结构模式,建立环境污染物的单项评价指标算法和综合集成模型,形成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技术方法,并在浙江省嵊州市进行县级尺度的实证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嵊州市共有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高污染型工业场所、畜禽养殖场、居民居住场所等18个管控单元类型,按集成特征值高低及污染排放特征可归类至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和〇级管控区。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为主,污染排放量大,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等影响程度高,存在危害性,是源头管控的重点。Ⅲ级管控区覆盖生活空间,污染排放中等,影响大气和水体,可控性相对较弱。Ⅱ级管控区有少量的农业固废和废水排放,存在面源污染风险。Ⅰ级和〇级管控区内部无环境污染源,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程度。其中,〇级管控区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求“零排放,零污染”。区域环境功能管控区划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地方开展中长期环境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鲁中地区文祖断裂、铜冶店断裂带为同一断裂带,其两侧莱芜上游北部地区、莱芜铜山地区、新泰旋崮河地区的地质体中赋存有金、铜矿体,该断裂带具备赋存金、铜矿的有利条件,具有找金、铜矿前景。  相似文献   
34.
采用RS与GIS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登革热的空间分布机制,为登革热的宏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研究表明对于广州市各区,影响登革热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人口密度,以及"人蚊交互地带"的覆盖率.脱离了人口的分布,媒介伊蚊密度对于调查登革热分布状况的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改进后的模型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将RS与GIS技术应用于登革热空间分布研究中是可行的,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登革热的空间分布机制.  相似文献   
35.
依据20 m和30 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的实体研究,分析了其沿纵桥向桥面开裂的原因。对预应力空心板桥纵向铰缝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铰缝形式,论证了改进后的铰缝能明显改善薄壁空心板桥的整体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36.
区域经济增长时空分异模拟方法——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勇  马国霞  郭腾云 《地理科学》2007,27(6):749-755
区域经济增长是有着丰富时空内涵的动态变化过程,认识和定量分析这种动态变化过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借助农业区位论、增长极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的学术思想、概念和术语,在量化定义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区域经济增长时空分异模拟方法,进而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和专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由城市增长极中心向外围,随着距离的增大,经济增长呈现出了显著的衰减特征,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低谷地带。1993~2003年期间,都市圈的经济增长时空分异尤以京、津两市的极化增长最为显著;京、津两大增长极除对唐山方向有拉动效应外,对其它地市的带动辐射力度尚较小;都市圈内部的城市等级还未完全展开,尚未形成合理的梯度推移和梯级演化结构。  相似文献   
37.
对GIS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情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化-情境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过程和结果证明"项目化-情境式"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GIS专业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进一步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8.
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区域经济增长特征及其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是深入了解和把握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ESDA方法,利用黄土高原地区284个县市级行政单元1990、2000和2007年3期的人均GDP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变特征,验证了...  相似文献   
39.
高光谱影像的冗余信息给影像的分类效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CB法(CfsSubsetEval评估器结合Best-First搜索策略)与PCA变换两种降维方法,分别结合随机森林分类器对4种多特征融合方案(共8种组合)进行高光谱影像分类对比,基于分类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探究提高高光谱影像分类的最佳组合方法。结果表明:①多特征融合可提升高光谱影像的分类效果,两种降维方法的分类精度均随地理特征、纹理特征、指数特征的加入而逐渐提高。②两种降维方法中,经CB法降维后的分类精度均比通过PCA变换降维的分类精度高。在构造的8种组合中,基于所有特征信息(光谱特征、地理特征、纹理特征、指数特征)的CB法分类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为98.01%;Kappa系数为0.969 9。  相似文献   
40.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实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王丽佳  杨华 《地理学报》2022,77(7):1615-1633
针对中国现有土地资源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搭建了适用于青藏高原的评价流程框架,建立了基于栅格单元的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空气密度、气温、坡地适建、坡耕地土壤抗蚀等关键参数的普适性算法,并以藏东南米林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米林县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可划分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欠适宜、不适宜5个等级类型,30 m精度建设用地各适宜性等级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依次为1.26%、2.92%、2.12%、2.77%和90.93%;50 m、100 m各等级面积较30 m误差±0.34%,250 m误差 ±1.11%,500 m、1000 m误差较大。30 m精度耕地各适宜性等级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依次为0.72%、3.07%、2.62%、1.35%和92.25%;50 m、100 m、250 m与30 m误差±0.52%,500 m、1000 m误差较大;② 米林县现状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较适宜、适宜和一般适宜等级类型,30 m精度三者合计占比达95.96%,50 m、100 m占比分别为95.96%和94.74%。现状耕地和种植园用地主要分布在较适宜、一般适宜和适宜等级类型,3种栅格精度下三者合计占比大于96%;③ 业已建立的评价方法、定量模型及参数算法是可行的和适用的,青藏高原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的适宜栅格精度为100 m,最大不超过250 m;④ 建立了可应用于青藏高原的土地资源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等级类型与地形高程及坡度对应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