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科学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章研究了大生活用海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海水盐度、水温、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塘对大生活用海水中COD,TKN,NH3-N,TP的净化效果分别可以达到50%、30.4%、24.9%和22.5%。温度对厌氧塘的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厌氧塘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厌氧塘能够经受一定盐度变化的冲击和有机负荷的冲击,其水力停留时间以10d为宜。在污水中海水比例为36%时,经过培养驯化,厌氧塘中的优势耐盐细菌以假单胞菌属、索氏甲烷杆菌属、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为主。  相似文献   
82.
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基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化学基准的概念、含义和确定方法.认为随着地球化学的发展,地球化学背景的概念和含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初期的注重其“量”到目前的关注其“质”,研究的目的不同,背景值的确定途径也不同.无论是地球化学背景还是地球化学基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独特的参考功能,正是这种参照性质使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化学基准的研究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立法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沿海风工程设计风速中泊松-耿贝尔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每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发生的次数、移动路径和强度都是随机的,我国东南沿海各地每年受TC影响的次数便构成了某种离散型分布,而TC影响下的最大风速则可以构成某种连续型分布。该文采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1961—2006年TC中心风速和TC影响期间各台站大风资料,利用泊松-耿贝尔联合极值风速计算方法,计算了沿海各气象站TC影响大风的多年一遇风工程设计最大风速。结果表明:当观测资料样本序列较短,特别是像TC这样随机性很强的天气事件,泊松-耿贝尔联合极值算法更具优势;我国沿海地区有53.9%的台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在25 m/s以下,最大风速大于42.5 m/s以上的台站分布于浙江的大陈岛、嵊山、石浦,福建的北茭和台山,广东的遮浪、上川岛和海南的西沙岛,在这些地区进行风电开发风险较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4.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般特征是南亚高压移至中南半岛北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连续向东撤出南海地区,移到120°E以东的热带洋面上;高(低)空东北(西南)气流占据南海大部分地区,相应的105°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建立,南海季风槽形成并同时伴有对流降水的发展和温、湿等要素的突变。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表明,2007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5候爆发。该年季风爆发后,虽然源自热带地区的低空西南气流迅速占据南海上空,高空盛行东北气流,且南亚高压西移至中南半岛上空,但对流、高度场以及降水场的突变特征均很不明显,表现为季风爆发后南海上空的对流依然偏弱,副高没有马上撤离南海,同时华南地区的降水量也没有迅速增强。因此,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具有非典型性。  相似文献   
85.
利用季节循环的全球观测海表温度及海冰驱动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100a模拟结果,通过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分析了模拟的大气内部变化中东亚夏季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拟的东亚夏季风自然变率主要表现为3—7a较显著的年际周期,并具有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弱夏季风年代,亚洲大陆海平面气压增强,日本附近及东亚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降低;500hPa位势高度上,欧洲地区为负高度距平,里海附近地区为正高度距平,日本及其以东太平洋为负高度距平,易形成类似欧亚(EU)型的遥相关波列。在强夏季风年代,其环流异常分布基本与弱夏季风年代相反。模拟的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夏季大气内部500hPa高度场上EU型遥相关波列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6.
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n)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了典型北多南少的分布,尤其是9月和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这段时期内,印缅槽偏强,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加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的输送,同时巴尔喀什湖一贝加尔湖高度场偏低,利于不断分裂的冷空气南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使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季降水EOF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相的分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解释了我国秋季降水10%以上的方差贡献.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都表现出了典型La Ni(n)a事件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7.
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试验场,采用Windcube激光雷达测风系统与测风塔测风设备同步观测试验数据,计算了各种统计量,对风速、风向、标准偏差和湍流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Windcube测量数据有效率在140 m以下达到97%以上,测量结果基本不受降水影响;Windcube与测风塔测得的风速、风向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9以上,100 m高度风速偏差为-0.197 m/s,相对偏差为-2.3%,平均风向偏差为-6.2°,平均湍流强度偏差0.0093,与其他文献的对比分析结果一致,能够满足风能资源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阮新  朱艳峰  鞠晓慧 《高原气象》2011,30(2):532-537
探空站的海拔高度信息对于探空资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准确的台站信息也是资料正确使用的保障.测站海拔高度信息不随台站观测资料上传全球通信系统,各种来源的台站高度信息都可能存在错误.为了核准测站的海拔高度信息,本文提出了融合特性层观测资料推算探空站海拔高度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推算精度,并能克服不同天气气候条件对推算测站海...  相似文献   
89.
应用1979—2005年的台风资料和NCEP/DOE AMIP-Ⅱ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生成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的热带气旋(MTTC)活动特征及季风槽强弱对MTTC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9—2005年5—10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TC)共有672个,年平均24.9个,其中MTTC为491个,占73.1%,占登陆中国TC频数的79.2%。②27年间MTTC年频数经历了正常期(1979—1987年)—多台期(1988—1994年)—少台期(1995—2005年)3个阶段;具有准4年和准2年的变化周期,1994年为MTTC频数由多台向少台转换的转折点。③MTTC频数异常年份,MTTC生成起止日期和生成位置有明显差异:MTTC异常偏少(多)年,MTTC活动起始日期较晚(早),且5—10月皆不活跃(活跃),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小(大)。④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异常与MTTC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1949-1990年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在介绍以往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标准基础上,提出西北太平洋和我国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新标准,通过与以往标准的比较,认为新标准在定义上更加严谨,在使用上亦相当简便,可在业务预报及台风科学研究上作为固定用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