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科学   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张一修  王济  张浩 《中国岩溶》2010,29(2):128-133
分析贵州喀斯特矿区及矿山废弃地的分布、开发与利用现状,得出矿区废弃土地生态 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重金属污染严重。研究发现赫章等地土壤中锌含量达到162.23 ~ 877.88 mg/kg,铅为37.24~305.56 mg/kg,镉为0.50~16.43 mg/kg,大大超过当地土壤的背景值;(2)生境干旱;(3)水土流失加剧。据调查,贵州矿山土壤的平均侵蚀模数一般都高达5 00 0~15 000 t/(km2?a);(4)生物多样性差。进而介绍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复垦现状, 并提出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及相关研究技术:喀斯特矿山土壤改良机制研究;植物—微生物综合治理手段研究;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2.
通过岩心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但热液改造程度不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储集层较为致密,主要发育泥晶结构的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偶见钠长石、黄铁矿、重晶石和天青石等热液矿物;②碳酸盐矿物中富含FeO、MnO等,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112%和0.186%,显著高于本区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石中铁锰含量,且钙、镁含量也有所升高,反映了热液流体为富含Ca2+,Fe2+,Sr2+,Mn2+和少量Mg2+等多种离子的碱性热卤水;③ΣREE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总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代表了湖泊环境特有的热流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形成于偏碱性的深湖热卤水还原环境;④δ18OPDB变化范围为-6.8‰~-3.6‰,平均值为-5.2‰,介于热液白云岩和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岩之间,显示了英西地区渐新统白云岩在准同生交代成因基础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热液改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与热液通道的距离远近不同而使得样品的改造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综上所述,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的首次发现开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致密油气勘探的新视野,这一研究成果对英西深层寻找优质“甜点”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3.
利用辐射传输机理对复杂山区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可以全面地考虑太阳直接辐射亮度、天空散射辐射亮度及邻近地表反射辐射亮度3部分因素,从而取得较好的校正结果。遮蔽因子的准确提取是决定地形校正结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使用同一个辐射传输模型,针对同一片地表裸露山区的SPOT-5全色影像,分别使用对应的DEM和直方图阈值分割法计算遮蔽因子,并将得到的校正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DEM精度不够高的情况下,使用直方图阈值分割法计算遮蔽因子,可以得到更好的地形校正效果,充分证明了直方图阈值分割法计算遮蔽因子的优势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4.
长江三峡库区干流水体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及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三峡水库枯水期已有11.1%的监测断面水质超标。城区江段岸边水质已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带。利用面向环境问题的污染负荷计量方法,对长江三峡库区干流水体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及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污染负荷2003年总量为2.79万t PO43-当量,其中总磷贡献量最大,占总量的45.8%。其次是总氮和CODCr,分别占37.9%和16.4%。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施肥是主要来源,分别占总量的61.0%和26.3%。水生生态毒性污染负荷为7 612.6t 1,4-二氯苯当量。其中挥发酚和汞贡献量分别占78.0%和21.2%。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占76.52%,重点工业企业的占23.48%。富营养化污染负荷有逐年增加趋势。重点工业企业六价铬和铅,城市污水中挥发酚水生生态毒性污染负荷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205.
人工地震勘探是目前公认最为有效的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手段之一,但其受限于激发震源和城市高干扰环境背景,在高度城市化区域往往难以获取良好的地震勘探资料。文章通过利用上海市城市水网发育的优势,在大治河水域开展大功率电火花震源激发方式的地震探测,对电火花震源激发能量、放电水深、不同震源的地震成像效果等对比试验,获得了上海地区内河水域(大治河东段)最佳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确认了在城市水网开展电火花震源激发地震勘探方式的有效性。与其他常规激发方式相比,电火花激发地震勘探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且可以达到较深的勘探深度,对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6.
从不同角度解析西柳10断块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以为该地区沙二段储层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真实砂岩模型等测试手段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柳地区沙二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粒间孔及溶孔越发育,有效孔喉连通性越强,其进汞饱和度越高。依据排驱压力将储层划分为3类,排驱压力小于0.1 MPa时,储层为Ⅰ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66.1%,驱替类型以网状为主;排驱压力介于0.1~0.5MPa时,储层为Ⅱ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57.9%,驱替类型以指状-网状为主;排驱压力大于0.5MPa时,储层为Ⅲ类,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46.2%,驱替类型以指状为主。当渗透率小于2×10~(-3) μm~2,喉道半径小于2.3 μm时,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受两者影响明显。喉道半径是影响储层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07.
牛强  张浩  伍磊  邹文筠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8):1428-1439
移动办公是信息时代新型的生产办公活动,其发展对大城市办公活动的移动化转型、郊区办公区位提升和城—郊办公区位的优化重组具有重大价值。论文基于2019与2021年武汉市城—郊联通用户的手机App使用大数据以及企业分布数据,运用数理统计、Getis-Ord Gi*与层次空间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武汉市移动办公的城—郊异质性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 从移动办公人数占比和人均时长看,近郊区非常接近中心城区,且近郊区的增长率高于中心城区,反映了移动办公的扁平化发展趋势。② 从空间分异看,郊区新城的移动办公人数占比、移动办公人均时长的高值区域远多于中心城区,并且在近郊区范围内越远离中心城区,其极大值往往越高,局部集聚程度也越高,表明移动办公对郊区的办公区位具有较好的补足效应。③ 从产业类型和规模看,中心城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移动办公发展水平较高,而近郊区的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并且中心城区企业数量越多的大规模集聚中心,其移动办公发展水平更高;而近郊区新城中企业数量较少的小规模集聚中心,其移动办公发展水平更高。研究对于明晰移动信息时代城市移动办公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不同产业类型的移动办公发展规律,进而实现郊区办公区位优化重组有一定价值,而基于手机App使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也为日益重要的城市线上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8.
于2019年4月6日至11日,在滇池中的14个采样点,在水体的0~30 cm深度层,利用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在实验室中,利用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器,分别对微塑料进行了镜检和鉴定;分析滇池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探讨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在滇池14个采样点的表层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丰度变化在14.7~269.4个/m~3之间,平均丰度为91.2个/m~3;湖心区域采样点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丰度大于湖岸区域的采样点;透明色的纤维状微塑料数量所占比例(60.3%)最大,蓝色、白色、黑色、红色和其它颜色纤维状微塑料数量所占比例依次减小;尺寸小于1 mm和3mm≤尺寸<5mm的纤维状微塑料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4.70%和5.34%;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占比例为53.1%,其它成分所占比例依次为被染色的微塑料、纤维、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PU);滇池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纺织品和渔网等。  相似文献   
209.
将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B-InSAR)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hotography, UAV)的综合遥感方案应用于崩塌体应急监测。引入迭代最近点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首先实现TLS点云和UAV影像离散点云配准;然后,利用几何映射方法实现GB-InSAR二维形变图与TLS点云三维匹配;针对崩塌体应急缺少人工目标辅助校正几何映射偏差的问题,综合目视解译以及峰值相关性分析提取各数据间的同名特征点,根据同名特征点计算空间坐标变换参数,建立变换方程来完成误匹配纠正。利用所提的匹配方法处理模拟数据及某滑坡崩塌残余体实际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实测匹配精度达像素级,满足应急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210.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欧南凹陷是石炭系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构造单元,具有一定勘探潜力,但对有机质富集机理认识不清导致对优质烃源岩分布的预测缺乏有效指导,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地球化学分析、XRD、SEM等分析测试,对石炭系烃源岩矿物组分、 有机质丰度、 干酪根类型、 热演化程度、 形成环境、TOC与主要矿物关系等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