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科学   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81.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针灸干预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文献,总结针灸治疗的特点,分析和讨论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18年11月收录的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中英文临床试验文献。对是否随机分组、盲法设置、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周期、疗效评定标准、不良反应、疗效随访等信息作提取和分析。结果:44篇临床试验纳入分析;文献采用9种不同诊断标准,以CCMD-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采用辨证分型的报告占43.2%;疗效评定指标主要采用PSQI和HAMD,多数报告采用多重主观测量;盲法、不良事件、疗效随访等信息不全,影响证据质量;针灸干预方法多样,形式包括整合疗法与单一疗法;穴位频次反映选穴规律,多分布在任督二脉、膀胱经、手足阴经上;针灸的量效关系密切,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试验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采用一致的诊断标准并辨证论治,主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相结合,参照临床试验范式修正不足;探索针灸的量效关系与最佳配穴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研究证据质量与临床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182.
2023年秋季(9—11月)北半球极涡为单极型分布,中高纬度地区呈5波型,欧亚大陆西风环流较为平直,西风带槽脊较弱。我国近海共出现16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3次,热带气旋与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大风过程7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4个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全球其他海域生成热带气旋22个。近海出现2.0 m以上大浪过程17次,大浪日数占秋季总日数约71%。近海海面温度较常年平均偏高。  相似文献   
183.
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图像检索方法,它能够在检索大规模图像库时实现基于内容的快速匹配.匹配的索引来源于重量化HSV颜色空间得到的灰度图(Z值图)的区域特征.由于Z值图由反映色彩的聚类区域组成,并且使用矩方法来表达特征,因此该检索方法是鲁棒的,具有2维平移、尺度、旋转不变性,同时可以避免逐点匹配产生的时间耗费.  相似文献   
184.
张浩 《地理教学》2011,(21):17-19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的区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两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传统制造业由香港和台湾向珠江三角洲的转移和20世纪90年代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转移)对移入地及移出地的影响;工业化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5.
北京1号小卫星遥感器性能在轨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1号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也是"国际灾难监测星座(DMC)"的第五颗星,该卫星于2005年10月27日在俄罗斯发射成功,设计寿命5年.在北京1号小卫星发射成功后,中英双方开始对卫星进行在轨测控和调试.在分析光学遥感器成像模型基础上,参考国际典型卫星在轨测试内容和北京1号卫星的特点,提出了北京1号小卫星在轨测试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全面评价了北京1号小卫星的辐射性能、几何性能、光谱性能和图像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1号小卫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6.
淮河流域冬小麦水分亏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张浩 《地理科学》2013,(9):1138-1144
统计研究区域4个小麦种植亚区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冬前生长期、越冬期、返青-抽穗期、灌浆-成熟期的水分亏缺率,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 a来,淮河流域冬小麦水分亏缺率的空间分布受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由北向南逐步递减,呈纬向分布;冬小麦水分亏缺率的年际变化趋势虽然不明显,但各区域水分条件最好和最差的生长时段并存于同一年代中;4个冬小麦种植亚区中以淮河流域北部平原冬麦区和东北丘陵冬麦区在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特别是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水分亏缺严重,对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7.
交通拥堵是当代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发现城市交通的易拥堵路段并予以改善是城市交通相关部门以及学者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各种GPS设备产生的历史轨迹数据对城市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且取得一定的进展。文中总结运行车辆的4种通行状态:正常行驶、停靠/停泊、信号灯等待以及拥堵,分析这4种状态下运行车辆的速度特征,定义轨迹段平均速度和轨迹段速度方差两个数字特征用来描述运行车辆轨迹段的速度特征以及描述路段拥堵程度的拥堵指数,提出一种基于轨迹分段的拥堵检测的可视化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发现其可以较好地估计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188.
张浩  石春娥  杨军  倪婷 《大气科学》2021,45(6):1217-1231
雾对交通运输有不利影响,尤其是强浓雾。本文利用2019年1月上中旬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应用FM-100型雾滴谱仪测量的雾滴谱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强度雾的微物理特征,以及能见度与含水量、雾滴数浓度、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见度参数化方案。结果表明:(1)随着雾的强度增强,雾中含水量显著增大,大雾、浓雾和强浓雾阶段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0.003 g m?3、0.01 g m?3和0.09 g m?3;当含水量大于0.02 g m?3,出现强浓雾的比例高达95%。(2)雾滴数浓度、雾滴尺度随着雾强度增强而增大,从大雾到浓雾,雾滴数浓度显著增加(增幅67%),而从浓雾到强浓雾,雾滴尺度显著增大,平均直径、平均有效半径分别增加62%、135%;当雾滴有效半径大于4.7 μm,出现强浓雾的比例高达95%。(3)强浓雾、浓雾、大雾雾滴数浓度谱分布均为双峰结构,谱分布整体偏向小粒子一端,强浓雾谱型为Deirmendjian分布,浓雾、大雾均为Junge分布;强浓雾的雾水质量浓度谱呈现多峰特征,最大峰值出现在21.5 μm处,浓雾雾水质量浓度谱为双峰分布,大雾为单峰型,最大峰值均出现在5 μm处。(4)含水量、数浓度与能见度均呈反相关关系,含水量对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采用全样本和分段方式建立了四种能见度参数化方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含水量的能见度分段拟合方案对能见度的估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9.
张向涛  向绪洪  赵梦  崔宇驰  张浩 《地球科学》2022,47(7):2410-2420
新生代以来,全球地质演化中最大的地质事件不外乎青藏高原的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其中东亚地区的黄土堆积及大型水系的形成最为瞩目.珠江作为串联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源-汇”系统的纽带,是南海沉积学研究的焦点,揭示其形成过程对探讨云贵高原以及青藏东南侧的地形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元素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综合示踪技术,结合珠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详细探讨珠江的诞生与演化历史.珠江河流体系初始形成于早渐新世,流域范围仅限于华南沿海地区;晚渐新世珠江发生向西拓展事件,流域面积显著扩大,达到云贵高原东侧边缘;到中新世珠江流域发生明显改变,河流进一步向西、向北溯源侵蚀,流域面积急剧扩大,深入云贵高原腹地.23 Ma珠江流域面积的快速扩展与同时期长江三峡贯通、北方黄土发育均是该时期青藏高原大范围隆升的直接产物,是东亚地区基本形成西高东低地貌特征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90.
油气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明显的吸收衰减现象,导致地震信号中的主频向低频移动,频带宽度变窄,相位发生畸变,制约了地震勘探识别薄层的分辨能力。为了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地震成像,文章介绍了一种在地震反射数据成像域进行Q值估计建模的方法与流程,并利用估计出的Q值通过偏移成像对数据进行衰减补偿,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该方法在时间域引入等效Q值的概念,首先在初步黏弹性时间偏移成像域的时窗内,通过数据在时窗内的补偿效果来确定时间域的等效Q值参数,接着通过在深度域层速度上计算成像射线获得时深转换关系,进而对转换到时间域层Q值的等效参数进行时深转换,完成最终深度域Q值建模,最后将该关键参数作为黏弹性叠前深度偏移的输入,进行复杂构造的黏弹性补偿成像。同时使用中国东部某实际地震数据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发展的流程和方法可较好实现深度域负责构造Q值建模和成像域补偿,实现复杂构造高分辨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