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1篇
地球科学   6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开展自然教育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探索实践,并提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保护区具有资源丰富、知名度高、设施完善、文化深厚、区位优越等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包括功能布局不合理、自然教育体系不完善、生态安全威胁。保护区在精品课程和教程开发、特色自然教育径设计、人才队伍培养、新旧媒体融合和湿地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实践。提出了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打造系统的自然教育体系、探索社区化的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2.
为了廓清异地保护条件下孑遗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气候生物学特征、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生境适宜性,应用1971—2011年的地面气象资料进行了不同试验区的气候生物图解与分析,测定了四合木及其伴生种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效率。结果表明:①四合木自然分布区(内蒙古乌海地区)与异地保护区的气候生物学特征存在明显分异;②当年种植的四合木实生苗的生长量大小依次为:乌海四合木核心区实生苗鄂尔多斯实生苗阿拉善实生苗;③自然条件下,5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依次为阿拉善移植的四合木成株(24.05±1.68μmol·m-2·s-1)乌海客土栽培的四合木(19.97±1.05μmol·m-2·s-1)乌海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18.96±1.04μmol·m-2·s-1)鄂尔多斯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16.64±0.92μmol·m-2·s-1)阿拉善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16.48±0.13μmol·m-2·s-1);异地保护试验区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Pn没有明显差异(p≥0.05),即原生境条件下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Pn较高。同时,异地保护栽培四合木实生苗中,鄂尔多斯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Pn阿拉善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从四合木光合作用特征中的Pn、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气候生物学特征和生长量等综合研究结果可以推断,从原生境区东移的实生苗迁地保护,使四合木具有更高的生理生态适宜性和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63.
1972~2011年期间艾比湖面积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期Landse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水指数,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提取新疆艾比湖水域面积;利用湖泊面积动态模型和质心偏移模型,研究艾比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时期艾比湖面积在不断萎缩,湖泊总面积从1972年的583.14 km2减少到2011年的468.11 km2,缩小了19.73%;湖泊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1.23 km,表明艾比湖在退化。  相似文献   
64.
文章在分析研究区的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和物探、化探、遥感等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模式,圈定了5处成矿预测区,并举例说明了成矿预测区的预测效果。该成矿预测模式的建立,为隐伏金矿找矿工作中圈定靶区、缩小勘探范围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5.
胶东焦家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胶东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区内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近1/3。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占胶东已探明金矿资源量的90%以上,焦家金矿床是著名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命名地,内发育大规模的绢英岩化蚀变带(宽20~200m)和钾化蚀变带(50~300m),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发育在焦家断裂带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查清了焦家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初步探讨了焦家金矿床热液蚀变机理。其中,钾化蚀变是成矿前蚀变,钾化花岗岩常以团块状或角砾状残留于黄铁绢英岩和绢英岩内;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蚀变受焦家断裂及其下盘的次级断裂控制,其规模大小受断裂的规模控制;其中焦家主断裂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规模最大,一般宽10~200m;而次级断裂控制的绢英岩化蚀变带规模相对较小,一般以0.1~1m宽的脉状发育在钾化花岗岩内,指示绢英岩化蚀变晚于钾化蚀变。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不同蚀变带岩石普遍表现出高K2O、低Al2O3、CaO和Na2O,而不同蚀变岩石Si、Fe、Mg等元素各表现出不同特征。钾化带岩石表现为K2O的富集,而绢英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带岩石表现为MgO、Fe2O3增加的趋势。黑云母花岗岩发生钾化蚀变过程中,SiO2、K2O表现为明显的带入,指示在钾长石化过程中,流体为富硅的碱性氧化流体。在钾化花岗岩→黄铁绢英岩过程中,Fe2O3表现为明显的带入,可能是由于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的分解造成的;此外,亲硫元素(Au、Ag、As、Pb、Zn)均表现为带入,特别是成矿元素Au表现为明显的带入。结合本区金的来源可能部分为玲珑黑云母花岗岩,本研究认为钾化过程中的富硅碱性氧化流体通过交代蚀变反应使金从围岩中释放、成为高价态离子活化进入成矿流体,即分散还原态的金(Au0)被活化为氧化态(Au+、Au3+)以AuH3SiO4形式随热液迁移。在绢英岩化过程中,热液中的SiO2等组分损失,引起热液中的AuH3SiO4稳定性降低,造成AuH3SiO4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导致金大量沉淀和聚集沉淀,此时完成了金由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6.
雅满苏铁矿床位于东天山中段,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中,受近EW向断裂及环形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近矿围岩蚀变强烈,形成石榴石矽卡岩及复杂矽卡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And45.68~100Gro0.67~57.95(A1m+Sps)11~29.03,与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中石榴石端员组分相似。在磁铁矿Ca+Al+Mn-Ti+V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入矽卡岩型铁矿区;TiO2-Al2O3-MgO图解中,大多数的样品落入沉积变质接触交代磁铁矿趋势区,部分早期磁铁矿落在岩浆趋势区内。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研究,认为大多数样品经过了一个热液交代作用过程,表明雅满苏铁矿的形成与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7.
大兴安岭五岔沟地区中生代粗安岩中的斜长石晶体具有多次熔蚀现象并发育环带结构。长石分类图表明斜长石主要是拉长石,其次为更长石和中长石。通过探讨斜长石环带的成因,认为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Fe、Sr、Ba等)可用来判断斜长石反环带的形成机制。最后根据斜长石环带特征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做出斜长石环带间微量元素Fe和Sr随An的变化曲线,得出该区斜长石在其结晶过程中经历了3次岩浆混合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8.
69.
中国水资源概况正如德国科学家杜拔亚·雷蒙·艾米尔所说:“生命乃是朝气蓬勃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水产、水运的命脉所在,同时也是风景旅游的宝贵自然资源。广义的水资源除包括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水量资源(狭义水资源)外,还包括可提供动力和电力的水能资源以及可供航运旅游和养殖之用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源和水体)资源。中国是水资源大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  相似文献   
70.
钱小鄂     
钱小鄂 ,男 ,194 6年出生 ,江苏省常熟人 ,1970年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毕业 ,被分配到广西水文地质队 ,即投身于广西的水文地质勘查第一线工作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在理论上不断提高自己。历任广西水文队分队技术负责、广西第二水文地质队副队长 ,广西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代理院长 ,1996年 8月起任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总工程师 ,已成为广西水文地质专业的专家、学术带头人。钱小鄂同志有着长期的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经验。 1971~ 1975年主要从事野外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先后在广西忻城、东兰、巴马、凤山、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