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巴楚0~40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探讨近50a巴楚县不同深度的地温变化特征,研究巴楚县气候变化对当地农、林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半世纪来,巴楚县浅层地温的年和季节平均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40cm的年升温率和夏季的升温率最大。近10a来,巴楚县地温明显升高,浅层地温的年、季节平均或平均最高、最低等均明显高于前40a。随着巴楚县地温的上升,年极大冻土深度的下降趋势也很明显,当地冬小麦返青期和林果业的树木萌动期提前。  相似文献   
72.
近30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 CFSR再分析资料,用"倒算法"计算了1981~2010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汇,并分析了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高原大部分地区在春季和夏季为热源,冬季和秋季为冷源。2~4月热源从高原西北部、东北部及西南边坡开始逐渐向中部扩展,强度不断增强。5~7月高原东南端热源显著增强并向西向北扩展,使7月高原热源达到最强,并在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及其以南邻近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热源带。8月开始,高原热源迅速减弱,高原中部至四周边坡大部分地区大气先后变为冷源。到11月和12月整个高原大气几乎为冷源。(2)高原各区逐年平均大气热源强度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高原全区有显著的2~3年和6~8年周期,而高原东部仅存在6~8年周期,高原西部仅有2~3年周期。(3)近30年高原全区和东部大气热源具有明显增强趋势,而高原西部却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73.
南京市地表参数变化与热岛效应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市1989年TM和2001年、201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提取了3个时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up index,NDBI)和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NDISI)等地表参数;利用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并从时间维对比分析了3个时期各个参数的变化和产生的原因;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上述地表参数变化与城市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即地表温度与NDISI和NDBI呈正相关,与NDVI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南京市最近20 a来不透水面和建筑面积大幅增大,植被覆盖范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不透水面、建筑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城市扩张趋势一致。该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南京市热岛效应、优化土地配置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4.
利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对英吉沙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9年来英吉沙气候增暖现象较明显,增温率为0.4℃/10a,秋、冬季变暖的趋势大于春、夏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也较明显,增幅为4.6mm/10a;尤其是1985年以来英吉沙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75.
基于Google地图API接口,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和AJAX,JavaScript技术,进行地震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平台搭建.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快速、全面、易操作的特点,解决了目前开发GIS平台数据昂贵、系统维护困难等问题,为用户了解震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76.
携着五千年的古老与凝重,中华民族步履轻快地迈进了二十一世纪;走过五十二个春秋的人民共和国,以其举世瞩目的辉煌和活力,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在举国欢庆中,伫立在《海洋世界》这块海洋事业传媒的滩头阵地,我们心中奔涌着这样一个理念:海洋能够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将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插上坚韧的翅膀。海洋能够强国,这是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古罗马由大海起家而雄踞一方;西班牙、葡萄牙致力发展海洋军事力量,曾称霸世界;英国利用海洋大肆扩张,铸造了日不落  相似文献   
77.
南盘江盆地处于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前人认为其属于印支造山带的前陆盆地。但南盘江盆地在经历了中—新生代多期的叠加改造后,构造样式复杂,其中复式褶皱普遍发育。因此,文中选择南盘江盆地中部的八渡穹隆状复式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将地表构造解析、深部地震剖面解释以及辉绿岩侵位年代限定结合,通过构造样式与构造组合分析,厘定构造变形序列。结果表明,八渡复式背斜是轴迹向北凸出的弧形复式背斜,以泥盆系为核,石炭—三叠系为翼。在深部发育指向NE的双重逆冲构造;中浅部发育指向N的逆冲叠瓦扇及断层-褶皱构造。对侵位其中的辉绿岩进行定年,得到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颗粒年龄约为62 Ma,有可能与区域在这一阶段的缓慢加速隆升相关。综合分析八渡复式背斜不同层次构造样式,将研究区整体的变形序列大致划分为3期:第1期为印支运动早期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第2期是印支运动晚期板块碰撞形成的逆冲叠瓦扇等,第3期为燕山晚期伸展背景下辉绿岩的侵位和一系列正断层。八渡复式背斜形成演化过程在南盘江盆地叠加构造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体现了印支运动的前陆盆地先后经历了印支期俯冲碰撞、燕山期构造背景由压性向张性的转换,和新生代伸展隆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地基雷达在高层建筑物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介绍了基于IBIS-S的南京紫峰大厦动态监测实验方案和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所选监测点位移变化量的相关性均超过了0.95;所选监测点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利用所选监测点频谱图分析了紫峰大厦主楼的振动特性,得到了四阶频率。实验结果表明,地基雷达IBIS-S是进行高层建筑物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9.
基于GIS的证据权法在浙西铜矿资源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西部地区构造与岩浆活动频繁,区内分布有元古宙和古生代的铜矿成矿有利层位,北东向为主的深大断裂发育且多次活动,神功期和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较密切。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为区内许多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铜、金、银等矿产的成矿条件较好。在分析研究区构造、地层、岩石、断裂等特点并在对浙江西部铜矿床的成矿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pGIS 6.7和MORPAS 3.0软件平台提取构置了来自地质异常、成矿异常等多源信息的多个地质变量信息,将研究区划分为5 km×5 km的网格单元共1 755个,利用证据权法的数学模型对研究区铜矿资源进行预测,最终圈定了5个成矿远景区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0.
选取阿勒泰、阿克苏、和田等8个台站L波段和59-701系统对比观测逐日07时和19时850~100 hPa 10个位势等压面上的高度、气温、露点温度数据,进行差值、离散程度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并给出订正方程.研究发现:(1)温度差值07时阿勒泰、库尔勒、民丰等5站为正,哈密、若羌、阿克苏三站为负,正值表明L波段雷达探测的温度值大于59型的温度值,大部分台站19时的差值比07时稳定.(2)高度差值07时和19时4站为正,250 hPa以下差值在0~-10之间,250 hPa以上差值迅速增大,除个别台站外差值最大值均在100 hPa处.(3)07、19时露点温度差值除个别等压面外均为负值,且07时的差值大于19时.(4)大部分台站的高度、温度能通过信度α=0.05的检验,说明L波段与59-701雷达探空高度和气温观测资料无显著性差异.露点温度均未能通过T检验,通过计算给出订正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