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3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706篇
工业技术   1200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52.
53.
针对XLPE电力电缆耐压测试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利用串联谐振电路的升压原理,构建了硬件电路,通过仿真对选择谐振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了改进普通串联谐振耐压测试装置寻找谐振点慢、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地确定谐振点。装置输出波形可靠性好,谐波分量少,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4.
为了配合电网企业建立RFID资产实物标识电子身份证系统,集成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实现账、卡、物相符一致,实现资产管理各阶段信息共享及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同时也为了提高电网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文章总结了多年来在电网设备RFID实物标识实施的切身体会,对RFID在国内外电力电网设备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对RFID技术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换位导线生产线的研究,提出了采用数字轴和电子齿轮控制的换位导线生产线方案,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构成了分电机驱动的换位导线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6.
介绍并评述人机界面可用性的定义、可用性测试与评估的指标及方法。学术界对于可用性的内涵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大多针对不同界面选取不同的测试与评估指标及权重,测试与评估方法也大都停留于主观评价,还未能深入探讨用户与系统交互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7.
提出了一种以FPGA为核心控制器的高灰度级TFT-LCD显示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幅值-帧速率控制调制-空间混合灰度调制方法,首先将10 bit的R、G、B信号分割成高8 bit数据和低2 bit数据,低2 bit数据经过空间处理后平均分到4个相邻的8 bit数据上,然后把这8 bit数据继续分割成高6 bit数据和低2 bit数据,其中高6 bit数据用于幅值调制,低2 bit数据用于帧速率控制调制,从而实现1 024个灰度等级显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和较高的显示灰度等级。  相似文献   
58.
针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性能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问题,探讨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源设计要点:介绍了电池类型的选择,指出选择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池较为理想;分析了电源安全栅的保护方式,指出先限流后截止的安全栅保护方式可有效提高电源的抗干扰能力;针对电池Boost升压电路中出现的振铃问题,给出了优化Boost变换器关键环路的解决方法,有效减小了电源纹波。  相似文献   
59.
An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a stand‐alone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system using a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neural network (PIDNN)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is system can be applied as a stand‐alone power supply system or as the emergency power system when the electricity grid fails for all sub‐synchronous, synchronous, and super‐synchronous conditions. The rotor side converter is controlled using field‐oriented control to produce 3‐phase stator voltages with constant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at different rotor speeds. Moreover, the grid side converter, which is also controlled using field‐oriented control, is primarily implemented to maintain the magnitude of the DC‐link voltage. Furthermore, the intelligent PIDNN controller is proposed for both the rotor and grid side converters to improve the transient and steady‐state responses of the DFIG system fo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Both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online learning algorithm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is verifi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and Sons Asia Pte Ltd and Chinese Automatic Control Society  相似文献   
60.
研究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优化问题,模拟电路故障特征和故障诊断器之间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算法忽略两者之间的联系,无法获取最优故障诊断器,导致故障诊断正确率低.为了提高了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正确率,提出一种特征和故障诊断器联合优化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算法.首先利用故障特征选择和分类器参数间的相互联系,建立故障诊断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对具体电路故障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联合优化算法有效提高了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正确率,为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