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1.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炼钢转炉余热锅炉水冷壁管漏水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达到延长余热锅炉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燃烧过程中焦炭的孔隙结构演变与颗粒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煤粉在沉降炉中的燃烧,研究了燃烧过程中煤焦的孔隙结构演变及其对颗粒物(PM)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煤焦颗粒的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将不同气氛下燃烧生成的颗粒物通过Dekati低压撞击器(DLPI)分级,分级范围从0.03到10 μm.研究表明:初始煤粒径的减小会使焦炭孔隙率增大,使焦炭在燃烧中更容易破碎,从而形成更多的超微米颗粒物;温度的升高虽然也会增加焦炭的孔隙率,但是对超微米颗粒物排放浓度的影响随不同的燃烧气氛而不同;氧气浓度的增加则有利于超微米颗粒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煤燃烧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及其控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煤粉燃烧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技术。对于粒径小于0.6μm的细小颗粒,主要由汽化一凝结机理生成。简单介绍了几种采用新机理除尘的技术,并对国内外颗粒物形成与控制的研究方向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应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煤中矿物质的气化,同时通过沉降炉试验台架研究了燃煤过程中亚微米颗粒的形成和排放特性,并对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矿物质的气化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400℃时,各个元素的气化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S、Cu、Pb、Zn、Na、K、Ca、Fe、Mg、Cr和Mn;温度越高,煤粉粒径越小,氧气含量越高,形成的PM1.0的浓度越大,并富集了易气化元素S、P和Na等,PM1.0可能是由气化-凝结机理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烟塔合一技术在华能北京热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华能北京热电厂烟塔合一技术的设计、运行等情况,提出了烟塔合一技术在设计、运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包括冷却塔防腐、吸收塔及管道防腐、脱硫系统可靠性设计、脱硫系统起停和运行中的关键技术等。同时,对烟塔合一技术进行了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分析表明,烟塔合一技术不仅可以节省烟囱、再热器等土建与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而且有利于提高烟气有效扩散、降低污染物的落地浓度,是一种先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脱硫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燃煤可吸入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低压撞击器分别对某100 MW和50 MW燃煤机组锅炉的除尘器前后飞灰颗粒进行采样,研究了除尘器前后PM10的物理化学特性,探讨了颗粒物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两台锅炉产生PM10的质量粒径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0.1 μm和4 μm左右.粒径小于0.377 μm的颗粒可能为气化-凝结机理形成,超微米颗粒则可能是通过亚微米颗粒凝聚、聚结和矿物质熔融、破碎、聚结形成.亚微米颗粒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硫化物为其主要成分,而超微米颗粒中主要成分为难熔性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燃烧过程中焦炭的膨胀特性及其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该文通过煤粉在沉降炉中的燃烧,研究燃烧过程中煤焦的膨胀特性及其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焦炭由煤粉在氮气气氛下脱挥发分而得到,通过分析焦炭颗粒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来研究其膨胀特性.文中着重研究了焦炭颗粒形成的超微米细微颗粒物.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煤粒粒径对超微米颗粒物的影响最明显,煤颗粒越小,生成的超微米颗粒物越多;温度对超微米颗粒物的影响随反应气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气氛对超微米颗粒物的影响也比较显著,氧气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更多的超微米颗粒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颗粒物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该文利用沉降炉研究了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煤种为平顶山烟煤,煤粉粒径小于63um,燃烧温度分别为1100℃、1250℃和1400℃,炉内燃烧气氛分别是空气和[N2]:[O2]=1:1.燃烧生成的灰样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分别采集,共分为13级.试验研究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颗粒粒径分布和元素构成.结果显示: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0.1μm和4.3μm左右;随着燃烧温度的提高,PM10(10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增加很大;在[N2]:[O2]=1:1条件下燃烧与在空气条件下生成的PM10变化很大.文中分别对PM1.0(1.0μm以下颗粒物)和PM1.0+(1.0μm以上颗粒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XRF分析得知,峰值在0.1μm左右的颗粒其主要是硫酸盐类,SiO2和Al2O3在粒径为4.3μm左右的峰值中含量很大,表明后一个峰值主要是硅铝酸盐类.  相似文献   
19.
湿法脱硫系统取消旁路烟道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国内外取消湿法烟气脱硫(FGD)旁路烟道现状,分析了影响取消FGD旁路烟道的因素,并提出了取消FGD旁路烟道的技术方案.对2×300 MW、2×600 MW、2×1 000 MW机组的脱硫装置进行的经济性分析表明:单塔技术和双塔技术取消旁路烟道脱硫装置将增加投资3%~10 9/5和10%~15%,双塔技术方案比单塔技术方案投资约增加5%;3个电厂取消旁路烟道后的运行电耗分别可以降低150万kw·h、250万kW·h和325万kW·h,节约脱硫运行成本45万元、75万元和98万元,而且维护费用也可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中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二氧化硫污染,烟气脱硫技术与产业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回顾了我国二氧化硫控制政策制定和烟气脱硫技术开发历程,深入分析了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探讨了我国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