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规模新能源设备接入电网后形成多馈入系统,其稳定性可以从电网强度视角进行量化。该文从广义奈奎斯特曲线几何角度深入分析广义短路比在强异构多馈入系统中锁相环主导振荡问题中的影响机理,提出基于新能源设备中频段无源性指数的电网强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锁相环主导的振荡问题,当多馈入系统的广义短路比大于系统内新能源设备扫频在中频段的无源性指数时,便可保证系统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判据有效,此外,所提判据仅使用开环系统数据以及系统广义短路比,可由新能源场站与电网侧分散实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逐渐形成了构网设备和跟网设备互联的形态,其中典型构网设备主要包括虚拟同步机和同步机,典型跟网设备包括锁相环型变流器。同步稳定是大电网运行的基础,但由于构网设备与跟网设备的同步机制存在很大差异,使得互联系统同步稳定分析极为困难。为此,该文从物理上借助双励同步机的概念,构建可以统一构网设备和跟网设备的等效结构,在数学上提出描述设备同步特性的通用建模思路,建立基于双励电流源同步机的互联系统同步稳定分析模型。进一步,给出互联系统同步稳定的数学定义和小扰动同步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模型与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直流和新能源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接入,电力电子多馈入系统(简称多馈入系统)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一种典型形态。多馈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与其受扰后的电压响应性能密切相关,工业界常用系统电压支撑强度(简称系统强度)的概念描述由电网和设备动态构成的闭环系统的电压响应性能,用电网强度概念描述不考虑这些设备动态的等效交流电网的特性。现有研究一般认为电网强度与系统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并认为短路比能够描述电网强度,却并未揭示电网强度、短路比和系统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该文聚焦小扰动下的系统强度问题,从抗扰性、同步稳定性以及静态电压稳定性3个角度描述系统强度特性,回顾将多馈入系统动态解耦为多个单馈入系统动态的系统强度量化原理,阐明广义短路比指标与系统强度之间的解析关系,并揭示系统强度–电网强度–设备临界短路比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广义短路比反映了电网的多端口电压与电流的最大灵敏度,与短路电流无必然联系;电网广义短路比与设备临界短路比的相对值可一定程度反映多馈入系统的安全稳定裕度。进一步,给出用于量化系统强度的广义短路比集中判据和单母线视角下的分散判据,并阐明传统CIGRE多馈入短路比与广义短路比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利用算例验证量化原理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配电网末梢负荷波动态势复杂,负荷曲线聚类是简化负荷波动特性分析的有效手段。针对配电网末梢负荷,主流的单日负荷曲线聚类忽略了日间波动的差异性,而采用多日负荷曲线难以达到理想的聚类效果。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约简理念的多日负荷曲线聚类新思路。首先,通过水平可视图方法生成聚类用户的负荷时间序列多层伴生网络;其次,针对所建立多层伴生网络的结构冗余性进行评估并对相似层进行聚合;最后从趋势效果、波动态势和社会属性3个方面对多日负荷曲线聚类结果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算例实验表明,相比于主流聚类方法,该方法能够高效处理多日配电网末梢负荷曲线聚类问题,且具有聚类过程免调参、聚类结果可解释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