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付会龙  孙学峰  辛嵩 《煤矿安全》2012,43(2):99-101
针对热害矿井井下热环境参数和煤岩温度,分析了矿井热害形成原因。根据矿井具体条件提出了适合济宁三号煤矿的掘进工作面热害治理方案。利用局部降温系统制取低温冷水,降低风流温度,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布置流程及其运行情况,并对深井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掘进迎头温度降低5~7℃,掘进巷道最高温度控制在30℃。局部降温系统可以有效缓解局部地点热害状况,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多目标决策法在赵楼矿降温系统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矿井制冷降温系统优选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多目标决策法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原理。以赵楼煤矿为例,利用多目标决策法对各种矿井降温系统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井下集中式冷水降温系统适合于赵楼煤矿具体条件,可以较好地解决矿井采掘工作面的高温热害问题。应用该方法能够客观公正地确定出最优方案,从而加快设计速度,避免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3.
赵楼煤矿原始岩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掘进工作面迎头浅钻孔与工作面顺槽探放水长钻孔对赵楼煤矿一采区原始岩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赵楼煤矿一采区-900m水平煤体原始温度约为43±0.1℃;掘进工作面迎头新暴露区域1~1.5m左右浅钻孔可以测得原始岩温;利用探放水长钻孔测温时钻孔流水应尽量少;测温深度应超出巷道调热圈深度;否则测温结果准确度不够.  相似文献   
14.
围岩放热是深部矿井热环境恶化的诱因之一,而围岩 的导热系数是描述围岩热传输能力的关键参数.在对招远 某金矿岩样的试验研究中,通过激光导热仪对花岗岩试样在 25℃至200℃之间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扫描电镜 进一步分析了花岗岩试样随着温度变化的微观损伤状况. 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花岗岩试样的导热系数会降 低,温度从25℃升到200℃时,花岗岩试样的平均导热系数 从3.658 W/(m??K)下降至2.811 W/(m??K),研究结果为 井下热害防治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赵楼煤矿机电硐室、胶带机机头硐室等特殊作业场所的高温热害问题,采用现场观测的方法,掌握了局部高温区域的热害状况;在对涡流管制冷原理、可行性、可靠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针对性地局部热害治理方法:涡流管制冷技术结合微气候围护结构。结果表明:采取涡流管制冷措施后,机电硐室的微气候围护结构内干球温度降低了9.4℃,湿球温度降低了10.3℃,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压气结合蒸发冷却技术进行矿井降温的思路.在介绍压气膨胀降温与蒸发冷却降温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假设条件下单独采用压气降温的掘进工作面所需压气量,分析了蒸发冷却对于提高降温效果的作用,为矿井降温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的矿井通风过程中,由于巷道阻力的变化或通风设施的改变,矿井工作面的风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人身安全。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运用到矿井风速检测的工作中,通过对工作面风速数据的整理和计算,判断工作面风速的稳定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量的指标。运用假设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检验管理人员的判断是否准确,还能度量做出错误结论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矿井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引入到矿井降温系统方案的优选决策理论中。以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5个矿井降温系统的评判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矿井水冷降温系统的3种方式进行优选对比,得出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矿井降温系统方案优选中有很好的适用性,计算更为简便,更易于计算机编程的实现;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所选降温系统能够满足矿井降温实际需要,降温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辛嵩  张龙  张琪 《煤矿安全》2018,(4):173-176
菏泽赵楼煤矿5302采煤工作面因其宽度较大、巷道过长而被定义为长距离大宽度采煤工作面。为了解决"长距离"与"大宽度"导致的面内严重热害问题,根据局部制冷降温基本原理以及煤矿现场实际情况,对面内热害形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3种降温方式并进行降温方式优选。通过分析表明,传统的降温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而"空冷器+防尘水+乳化液"新型组合降温技术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5302工作面的热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