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糠醛渣、褐煤及其混合物的着火和燃尽试验。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下的着火温度的确定,结果表明褐煤中加入糠醛渣后的着火温度明显发生变化。利用烟气分析仪对样品燃烧后所产生的CO2进行跟踪测量,得出各种样品的燃尽时间。在燃尽试验中考察了混合比、床层温度和粒径对燃尽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尽时间随着床温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混合比对燃尽时间的影响与其它两种因素不同,在一定混合比范围内燃尽时间随着糠醛渣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床层温度、增大燃料混合比,有助于减少燃尽时间。  相似文献   
42.
外保温墙体传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保温墙体,尤其是粘结固定方式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是严寒地区实现建筑节能第二阶段目标的重要措施。由于外保温墙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结构层次具有热保湿传递的合理性,对其进行定量传热传湿分析的较少。本文按照《热工规范》对苯板外保温墙体进行验算,验算过程中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室外相对湿度的确定等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3.
为了对生物质热解设备进行分析和计算,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对稻草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草和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基本一致,热解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模型描述;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最高速率及其对应温度明显提高。氮气气氛下第一阶段的热解较滞后,空气气氛下DTG失重峰均有提前。并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了稻草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质的实际热解过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各级各类学科教学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大学体育也是如此。大学体育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就大学体育的教学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一套新型便捷式现场检测装置,通过与传统检测装置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检测装置的准确性:应用该装置针对不同墙体住宅建筑的外墙体热工性能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不同墙体节能效果的评价,以选择和研究更为节能的墙体新型材料,使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王擎  朱玉成  贾春霞  闫宇赫 《化工进展》2014,33(5):1164-1169
在BRUKER AVANCE III 400 WB波谱测定仪上进行了甘肃油页岩的固态碳13核磁共振(13C NMR)实验。应用交叉极化和魔角自旋(CP/MAS)技术,同时采用了旋转边带全抑制技术(TOSS),获得了甘肃油页岩的高分辨的13C NMR波谱图。据此分析了油页岩的生油潜力与总有机碳、脂肪族碳、油潜力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潜力碳是决定生油潜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将含油率测定实验与固态13C NMR实验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含油率测定实验中转化为油的碳占总有机碳的分数与油潜力碳相对应。通过对有机碳转化为油的部分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分析的结果与含油率测定实验得到的转化为油的碳的分数相符合。13C NMR实验、含油率测定实验及理论分析较好地反映了甘肃油页岩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47.
油页岩热解的FG-DVC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油页岩结构与热解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在TG-FTIR分析仪上对甘肃油页岩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5、20、50℃·min-1)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对CH4、CO、CO2、H2O和页岩油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解各组分析出的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基于燃料化学结构的FG-DVC模型对各组分的析出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油页岩的脱挥发分过程主要发生在200~600℃之间;油页岩中有机质所含官能团以脂肪烃为主;由于各官能团活性不同,导致气态产物的析出有先后顺序;由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获得的各种产物析出的活化能E分布在188~239 kJ·mol-1之间,而指前因子A在109~1013 s-1之间;各产物的FG-DVC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相符,这说明用FG-DVC模型来描述甘肃油页岩的热解脱挥发分过程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48.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分别采用两种干燥剂(硅胶、氯化锂)的复合空调系统和压缩式空调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发现复合空调系统比压缩式空调系统不仅节电25.6%~35.4%,而且由于转轮处理了潜热负荷可使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蒸发器面积减少11.1%~15.6%,冷凝器面积减少15.4%~21.4%。  相似文献   
49.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低温干馏终温的油砂沥青进行实验,研究了干馏过程中油砂沥青官能团结构的变化.光谱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终温的油砂沥青中脂肪烃结构为主要结构,其中亚甲基含量最为突出.芳香结构以表示渺位构型和盘状(迫位)构型的两种芳核形式存在.含氧官能团以羧基和羰基形式为主,同时存在少量芳香醚和脂肪醚.通过光谱定量分析发现,300℃以前,油砂沥青主要发生了轻质气体脱附及脱羧基反应,没有脂肪烃的断链和芳香结构的变化.350℃开始,沥青中脂肪侧链断裂,芳核缩聚程度变大,开始发生芳香缩合反应,形成了更多大分子稠芳环,高缩聚迫位构型的盘状芳香层片状分子开始出现.400℃开始,发生芳环脱烷基,环烷芳构化,芳核自由基聚合反应,产生气态烃和H_2气体;同时,羰基开始裂解产生CO_2.450℃是热解油气析出最快的温度,脂肪族官能团急速下降,脂肪结构发生裂解,长链断裂,生成大量气态烃和焦油,芳核缩聚程度也达到最大,芳香缩合反应也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50.
干燥剂转轮除湿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和除湿性能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实验比较了硅胶和氯化锂转轮的除湿性能,研究了运行参数(处理空气进口湿度、温度,再生温度,处理风量)对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在相同工况下,氯化锂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均高于硅胶转轮。运行参数中再生温度、处理空气进口湿度对转轮除湿性能影响比较大。氯化锂转轮的最佳再生温度为60℃,硅胶转轮的最佳再生温度为100℃。说明氯化锂转轮更适合采用太阳能、废热等低品位能源作为再生热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