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400kV/500kV开关站故障录波装置更换情况及效果,具体描述了改造后使用的故障录波器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42.
HGIS由于安全性能高、可靠性高、小型化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断路器经过反复地开断操作,难免产生击穿故障。以一起500 kV HGIS断路器击穿故障为例,对断路器进行了解体检查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3.
在一次检测中,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发现了500 kV主变油枕内缺油的重大隐患,并利用连通管原理进行了实际验证,证明了红外测温检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4.
针对现役煤层气增压集输用压缩机组冷却系统安全运行及安全管理问题,开展了对煤层气压缩机组冷却系统的完整性评价研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压缩机冷却系统的完整性评价方法.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系统安全、结构可靠性及冷却效果为准则的评价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指标权重,根据模糊评价原理和专家评分建立目标集、权重集、评...  相似文献   
45.
46.
根据Mooney-Rivlin双参数模型建立橡胶衬套本构关系,取橡胶泊松比为0.5,做不可压缩处理,确定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相关材料参数.根据定子轮廓方程确定结构尺寸,建立定转子接触模型,完成等壁厚衬套厚度由5 mm变化到12 mm、马达头数为3∶4、5∶6、7∶8条件下等壁厚衬套性能对比分析,完成等壁厚衬套厚度、马达头数变化对螺杆钻具性能影响研究.根据计算结果优化钻具结构参数并完成等壁厚衬套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给出了压差由1.93 MPa变化到5.90 MPa时,扭矩、转速、容积效率、总效率的变化规律.等壁厚结构关键参数对衬套性能影响的计算结果,为确定制造参数、提高钻具性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7.
针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以高性能单片机C8051F120为核心研制了一种海洋水文气象综合数据采集器。采集器采用成熟的工业级集成电路芯片和元器件、配备X5043看门狗芯片,保证了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交流电和太阳能电池双供电模式,应用B1203LS有效降低了系统功耗;配备有线/无线通讯接口,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现场应用表明,其运行稳定可靠、维护管理简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日本聚合物添加剂产商Adeka扩大了位于阿布扎比合资工厂的聚烯烃单组份添加剂产能。预计在2014年年中,产能从3500t/a提高到6500L/a。  相似文献   
49.
QBe2.0合金是用量最大的航空航天铍铜合金,分别采用真空感应熔炼(Vacuum Induction Melting,VIM)+半连续铸造(Semicontinuous casting)和真空感应熔炼(VIM)+气氛保护电渣重熔(Protected Electro Slag Remelting,P-ESR)两种不同工艺生产QBe2.0合金,通过超声探伤和断口检测分别对两种工艺生产的铸锭和后续锻造棒材的冶金材料质量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相比,气氛保护电渣重熔过程具有熔池过热度低,熔池浅,过程一致性好和高度方向组织均匀等优点,生产的QBe2.0合金铸锭中易氧化元素Be没有明显的烧损,氧含量[O]由常规的0.01233%(质量分数)降低到了0.00238%,金相组织得到了明显改善,组织更均匀更加细小,尤其是锻造棒材中的β相较少,且呈点状分布,锻造加工后探伤和断口检测结果都达到了标准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国内采用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棒材在断口和探伤方面难于达到质量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为了实时准确监测游梁式抽油机的生产运行状态,及时对停井及停电等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油田生产现场的油井生产故障自动监测系统。系统采用接近开关检测曲柄销的运动状态,采用ACDC模块检测抽油机的供电状态,应用GSM网络将报警信息远传至上位机系统,通过页面开发和网络发布,实现了油井生产运行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现场应用表面,系统停电报警响应时间小于20 s,停井报警响应时间小于60 s,且无误报漏报情况发生,满足现场实时性与准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