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卫菊  武利会  唐诚 《广西电力》2011,34(6):11-16,67
为研究强不对称的单回线路和强电耦合的双回同塔线路正、负序之间的耦合能否忽视及其影响,针对实际线路情况,提出2种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互感线路序参数带电测量方法:代数法和微分法,并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模型.采用这2种方法对中山电网220 kV互感线路序参数进行带电测量,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均表明,该线路存在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22.
输电塔线体系是一种风敏感结构体系,在强风作用下的输电塔的破坏事故时有发生.通过调研输电塔线体系在强风作用下的倒塔情况,分析了输电塔线体系的抗风薄弱部位和倒塔机理.采用规范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输电塔倒塔原因.对输电塔的薄弱部位进行了加固处理.研究表明,通过在输电塔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其抗风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3.
低气压覆冰条件下绝缘子的直流闪络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分析影响低气压覆冰条件下绝缘子直流闪络特性的因素,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覆冰条件,对FC160P/C170 DC玻璃绝缘子和10 kV直流合成绝缘子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空气间隙的距离与闪络电压的关系,并分析了覆冰状况对覆冰表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冰闪络电压随着空气间隙的增长而升高;上空气间隙时的闪络电压高于下空气间隙时的闪络电压;合成绝缘子因伞间距离小,易被冰凌和电弧桥接,覆冰和气压对其影响比瓷和玻璃绝缘子严重;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发生飘弧时,其闪络电压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4.
XZP-160直流绝缘子低气压下覆冰闪络特性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根据人工气候室内试验结果提出了覆冰绝缘子平均直流冰闪电压的试验方法 ,分析了高海拔对 XZP- 16 0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的影响 ,阐述了在高海拔或低气压下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与覆冰量的关系 ,提出了低气压下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的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25.
分析了500kV肇西甲线污闪停电事故造成污闪事故的原因。分析认为:污秽、灾害性的浓雾及浓雾的酸性是造成污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与佛山电网特点相适应的防治污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杆塔波阻抗是引起输电线路发生反击闪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从降低杆塔波阻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增设拉线减小杆塔波阻抗,进而提升线路耐雷水平的方法,并建立了拉线、杆塔、输电线路、绝缘子、避雷器EMTP仿真模型,研究了工作电压、拉线、接地电阻、避雷器安装方式对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以及拉线与避雷器相互配合的防雷效果.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7.
针对当前片上系统(SoC)低功耗设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现有多种不同低功耗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多电源域和自适应调压技术的综合多层次低功耗设计方法。通过低功耗设计,构建联合节能优化策略,调节多电源域下电压能力,简化电力数据信息收集流程,提升测算效率,研究分析自适应调压低功耗模式,以此有效提高电网使用频率,降低电源功耗,提升节能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模式下优化电路,实现总体功耗下降,降低了12.4%~58.3%,且不同模式下功耗仅为正常模式的0.4%~10.0%。  相似文献   
28.
为了保证并联电容器的稳定运行,针对内熔丝型电容器组,利用调度三相电流数据,基于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相关遥测数据的计算,建立了一套并联电容器组智能监控诊断系统。首先分析了关于电力系统10 kV/35 kV并联电容器组故障击穿原理,然后介绍了整个系统的在线监测和告警策略的设计,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最后对建成系统及其功能进行了展示,实际运行效果表明了所设计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针对处理器纳米级工艺快速发展,使高效能多核处理器芯片上集成晶体管,进而导致高效能多核处理芯片功耗大幅增加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双阈值功耗自适应的DVFS调度算法。该算法采用两级阈值调节配合功耗自适应实现了对高效能多核处理器的功耗优化,相较于传统的单阈值调节方式,该算法调节CPU的方式更科学有效。在大部分测试程序中,该算法的性能可保持在90%以上,最大功耗优化比例可达到3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