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可切换亲水溶剂N,N-二甲基环己胺(DMCHA)从湿三角褐指藻藻泥以及干粉中通过非蒸馏的节能方式提取藻油,并比较DMCHA法与氯仿甲醇法及乙醇法提取的藻油岩藻黄素总含量。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4 h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干粉藻油得率达到21. 29%,三角褐指藻藻泥的藻油得率达到13. 29%; SEM观察发现提油后三角褐指藻表面结构有明显的破坏;DMCHA法提取的藻油中岩藻黄素总含量为9. 17 mg/g,与氯仿甲醇法相差不大,低于乙醇法提取的藻油中岩藻黄素总含量;核磁分析发现,藻油中的溶剂残留仅为提取溶剂添加量的0. 231%,测定溶剂回收率为93. 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极磷虾因其巨大的生物储存量以及较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酶解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弥补了很多传统加工技术的缺陷。本文从酶在南极磷虾蛋白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外源酶在南极磷虾蛋白质酶解中的应用、南极磷虾自溶酶的应用),酶在南极磷虾油脂加工中的应用,南极磷虾内源酶的纯化与表征几方面介绍酶在南极磷虾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酶在南极磷虾加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高温高压凝析气井管壁结蜡的微观机制,利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通过甲烷、戊烷、壬烷、正十二烷、环丁烷、环戊烷、苯及甲苯等构建凝析油体系,用正十八烷构建蜡组分模型,以蜡质量分数、沥青质及垢为变量进行了结蜡机制的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蜡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壁面结蜡加剧;当沥青质质量分数达到2.0%时,沥青质对壁面结蜡起抑制作用;沥青质中杂原子种类越多,其促进结蜡愈发明显;当管壁存在各种垢物时,硫酸盐类垢对壁面结蜡的影响最为显著。这种微观作用机制为管壁结蜡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储能站动力电池逆变单元关键部位过电压保护手段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直流叠加高频交流的特殊电压环境下,现有过电压保护装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种将TVS二极管正向与氧化锌避雷器复合组成的新型过电压保护方案,该方案在维持了既有氧化锌避雷器优点的同时,克服了其电容电流过大的弊病,为储能站等新能源应用领域的过电压防雷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腾  王健  王春峰  仲学军  史博文 《硅谷》2014,(10):29+16-29,16
介绍一种车载风力供电系统,利用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风能发电,由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经交直流转换并稳压后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可为直流负载供电,亦可经逆变器转换后为交流负载供电。本系统开发利用了汽车产生的风能,将对节能环保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相反应模拟系统,以CO_2为主要残余瓦斯气体,以煤中典型矿物和高硫酸盐高铁矿井水为固、液反应相,开展闭坑瓦斯矿井水-岩-气反应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相反应模拟实验中矿井水化学成分变化和矿物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岩-气三相模拟反应中,矿井水的pH升高,Eh降低,矿物相的溶解导致矿井水中Ca~(2+)、HCO_3~-、SO_4~(2-)以及可溶性SiO_2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Mg~(2+)含量无明显变化,总Fe浓度下降,矿化度明显增加;煤岩典型矿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解反应,方解石发生溶解作用时,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新的碳酸盐矿物,黄铁矿在溶解的同时伴随着绿泥石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中新中式风格的创新与演变、新中式风格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本人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经验,以不同角度总结了室内设计中新中式风格的运用,为室内设计师提供了有利的观点和借鉴。1.室内设计中新中式风格的创新与演变(1)新中式风格的概念。若要真正知晓新中式风格,那么就要先试着去理解传统的中式风格,所谓传统的中式风格,毋庸置疑,就要联想到皇家的建设特色,采用高贵的木质材料去建设宏伟、威严、大气的建设一直教人们流连忘返,但是它也尤其致命的弱点就是不适合所有人,即中等、下等收入的人不能支付起响应的费用。如此我们便要采用新中式  相似文献   
18.
以新景矿3213工作面为背景,基于非连续介质的离散元方法,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运移和裂隙演化规律进行了三维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的裂隙富集区形态、大小范围会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发生变化;在工作面推进初期呈'拱形'形态,当推进到80 m时,由于采空区中部裂隙逐渐压实而呈'中部镂空的圆拱型'形态,开采完成后则成'圆环状'形态;且在此'圆环'中不同位置的裂隙富集区大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采空区倾向两端的裂隙富集区形态近似相同,而沿工作面走向,工作面上方裂隙富集区的宽度和高度略大于开切眼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优化了可切换亲水溶剂N-N二甲基环己胺(DMCHA)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的工艺,并将虾青素使用酰化羧甲基壳聚糖自聚体进行纳米包埋,探究虾青素纳米自聚体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24 h,提取料液比1:20 g/mL条件下,虾青素提取率最高,达到氯仿甲醇提取的总虾青素含量的85.48%,虾青素纳米自聚体的虾青素载量可达到392 μg/mL。抗氧化性实验证明,在不同pH变化下,虾青素纳米自聚体比虾青素溶液更加稳定;55℃放置24 h条件下,虾青素纳米自聚体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仍可保持在40%,证明虾青素纳米自聚体可以有效维持虾青素的氧化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高性能柱状晶Cu-Al-Mn形状记忆合金的高温大变形加工能力,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700~850℃和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对柱状晶Cu_(70.8)Al_(18.6)Mn_(10.6)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热压缩变形,分析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大,合金逐渐在晶界处以晶界弓弯的形核开始机制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动态再结晶晶粒个数和尺寸不断增加。根据Zener-Hollomon参数分析可得,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Q=113.55KJ/mol。当应变速率因子ln Z<8时,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当8≤ln Z≤16.34时,合金可能发生或不发生动态再结晶;当ln Z>16.34时,合金不发生动态再结晶。结合合金的热加工图得到其热加工最佳工艺参数: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区间分别为725~825℃和0.08~1 s^(-1)。对比分析高温轧制前后合金组织和性能发现,合金在820℃轧制变形75%后不发生动态再结晶,且轧后合金在室温下仍具有8%左右的超弹性应变,同时马氏体相变开始应力和峰值应力均提高2倍多。因此,合金在稍低于动态再结晶温度下进行大变形加工后,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且还可以较好地保留铸态合金的优异记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