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科学   1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年楚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流域内冰川发育较好,冰川融水是地表径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也威胁着下游村镇和城市。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对流域内桑旺错和什磨错两个冰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地野外调查,对冰湖变化和溃决特征展开讨论。结果表明:1987-2018年,桑旺错和什磨错都呈扩张趋势,面积分别增加了0.31 km2(5.56%)和0.954 km2(96.9%),变化率分别为0.054 km2·(10a)-1和0.311 km2·(10a)-1。桑旺错和什磨错侧碛垄、终碛垄为松散堆积物,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桑旺错出水口开阔,出水流畅。什磨错没有出水口,在最内侧终碛垄外有渗流。桑旺错和什磨错后缘冰川冰舌相接,冰舌陡峭,冰舌崩塌可能性较大,同时两湖侧碛垄稳定性较低,也存在崩塌的风险。桑旺错溃决风险较小,什磨错溃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2.
中国铬铁矿资源的瓶颈状态已持续多年。最近,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深部勘探发现200万t致密块状铬铁矿床,这是中国近50年来铬铁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对今后继续寻找同类型的铬铁矿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床是工业需求铬的重要来源。研究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和矿体围岩地幔橄榄岩地质特征,建立铬铁矿的成矿模型和找矿标志,是开展寻找同类型矿床的重要保证。随着近些年在豆荚状铬铁矿及围岩地幔橄榄岩中金刚石等深部矿物的不断发现和深入研究,人们对蛇绿岩型铬铁矿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铬铁矿的深部成因模式。研究认为深部成因铬铁矿床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早期俯冲到地幔过渡带(410~660 km)的陆壳和洋壳物质被脱水和肢解,过渡带产生的热和流体促成了地幔的熔融和Cr的释放和汇聚;(2)铬铁矿浆在地幔柱驱动下,运移到过渡带顶部冷凝固结,并有强还原的流体进入,后者携带了深部形成的金刚石、斯石英等高压矿物,进入"塑性—半塑性地幔橄榄岩"中;(3)随着物质向上移动,深度降低,早期超高压相矿物发生相变,如斯石英转变成柯石英,高压相的铬铁矿中出溶成柯石英和单斜辉石;(4)在侵位过程和俯冲带环境下,含水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形成了不含超高压矿物的规模相对较小的浸染状铬铁矿及纯橄岩岩壳。进一步研究表明,同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几个大型地幔橄榄岩岩体与罗布莎岩体可以对比,经历了相同的构造背景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3.
四川省南坪县属泥石流频繁暴发地区。历史上曾因关庙沟和轩福沟的泥石流暴发而迫使县城两次搬迁。建国以来,南坪县城后山泥石流曾多次袭击县城,造成严重灾害。每逢雨季人心惶惶,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再次搬迁县城。若要搬迁,约需搬迁费5000万元。为了保障县城城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拨款165万元,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对后山泥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具体部署下,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对区内泥石流进行了调查,并会同南坪县有关部门制定了后山泥石  相似文献   
154.
今天召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座谈会,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规划修编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省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依法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浙江省是以山地为主的省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浙江省以全国约l%的土地,养活了约占全国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8%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多地少是基本省情。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55.
碘化银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工影响天气冷云催化剂,广泛地应用于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但是通过实际作业和室内实验我们发现常用的碘化银催化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成核率和成核阐温方面,本文旨在根据常用碘化银在催化应用中的不足,利用当前较流行的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生产工艺,通过理论分析和初步的实验结果,阐述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6.
龙口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海堤安全度汛,往往设计过程中针对施工期度汛对上游排涝考虑不够周全,为合理解决施工期龙口设置对上游排涝的影响,结合象山道人山围涂工程龙口施工度汛对上游排涝影响分析情况,采用了潮波变形分析、和上游河网非恒定流洪水演进计算,提出了龙口合理设置方案,消除了龙口设置不合理对上游排涝影响,供广大围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7.
在长春—四平地区100 km×100 km的范围内,分布有平均间隔10 km左右的147个自动气象站。结合该区域雷达回波强度资料,对2007~2011年4~10月的气象站雨量计小时降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多步骤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141个自动站雨量计的数据通过了检查,删除了6个错误站点的数据,对有疑问时段的数据作了标记。利用质量控制后的5年夏季半年自动站雨量计小时降水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统计分析表明:距离在10 km以内的雨量计测量,平均相关系数均能达到0.6以上;雨量计距离小于5 km,平均相关系数在0.7以上;而站点距离超过20 km,相关系数普遍降到0.4以下;随着统计时间的增长(从分钟到月降水量),每个雨量计的测量值具有更高的空间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利用经过均一化订正的长江流域共669个气象站近60年(1961—2020年)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相对阈值和绝对阈值相结合的极值分析方法,对长江流域近60年极端高温事件、极端低温事件、极端干旱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进行识别,分析了年发生频率和线性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情况,构建了多个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危险性等级指标,比较客观地给出了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危险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极端气候综合危险性等级较高,虽然自1961年以来综合年发生频率呈现弱的线性减少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危险性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明显偏高.通过对不同极端气候事件危险性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60年极端干旱事件年发生频率呈现线性减少趋势,与全国他其区域相比较,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极端干旱发生的危险性等级都在中级以上,说明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极端干旱事件;长江流域近60年极端降水事件年发生频率呈现弱的增加趋势,危险性等级指数分析表明,高危险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西部、江西大部、湖北南部等地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9.
本文使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采用不同分辨率(90、45、30和15Km)相同的Reisner混合相微物理显示方案,及Betts—Miller和Grell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2003年7月8日吉林省境内中尺度对流雨带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需要不同分辨率、不同参数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进行模拟,提高模式的分辨率可以增强对含有对流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模拟和预报能力;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模拟强降水中心有重要影响;当MM5模式分辨率提高时,模拟的细化给降水分布、降水强度带来一些改进,但主要雨区内也出现了一些虚假预报中心水平扩散;低层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的配合,对低层辐合上升运动有利、能促进对流发展;从散度场的分布特征看。低层850hPa的水平辐合区域强弱与降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强水平辐合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在MM5模式业务化时应该根据天气特点来选择模式分辨率和对流参数化方案,以使模拟结果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160.
草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碳库,中国为治理草地退化和荒漠化实施了多项草地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为了探讨生态系统管理对碳汇的影响,文中基于中国草地生态管理活动水平,设定4个草地生态管理的未来情景,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方法,估算和模拟了中国2001—2030年草地土壤碳汇。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草地土壤碳汇平均为-0.54亿t CO2 eq/a,2011—2017年显著提升为平均-1.00亿tCO2 eq/a;未来不同草地生态管理情景下中国草地土壤碳汇在-0.42亿t CO2 eq/a~-2.00亿t CO2 eq/a,2018—2030年草地土壤累积碳汇量为-5.46亿~-26.01亿t CO2 eq。本研究为中国未来草地生态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