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4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石林隧道现场地质调查及底鼓灾害的特征分析,得到了围岩特性、地层压力、地下水、支护形式和围岩流变等诱发该隧道底鼓灾害的因素;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因素的致灾过程,表明石林隧道底鼓灾害是一种集遇水膨胀性和挤压流动性为一体,且极具时效变形特性的综合型底鼓。考虑底板下近断层的影响,将石林隧道底板岩层视为板壳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基于非关联诱导因子群作用下隧道底鼓量的估算公式,表明隧道底板岩层弯曲失稳引起的底鼓量对总底鼓量起关键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深化对隧道底鼓灾害的认识,为灾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2.
山西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及科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所谓冰洞是指全年365天都存在冰的洞, 是一种极神秘的洞穴旅游资源。目前国内发现的冰洞只有10多处, 其中山西宁武冰洞冰量最大, 形态最好, 冰花种类最多, 是一处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本文在对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总体介绍基础上, 对公园范围内发育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 然后对宁武冰洞这一典型而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地貌特点、冰洞发育及成因进行归纳探讨, 并对国内外目前所发现的10多个冰洞进行比较, 指出宁武冰洞是现在世界上已知在中纬度中高山地区保存最好, 规模最大, 冰体最多并可直接见到地质时期存有古冰的冰洞, 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罕见的、脆弱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  相似文献   
33.
叙述了在FreeBSD环境下构建基于PPTP的VPN网关的过程和技术,分析了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在江西省地震信息网的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34.
溃坝洪水演进模拟的准确性是制约水库洪水预演有效性的关键。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溃坝洪水演进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设置溃口粒子与粒子库,基于黎曼不变量对SPH粒子状态进行修正,构建施加边界条件的改进SPH溃坝洪水演进模型,将SPH瞬时全溃整体模型转换为考虑溃口水流变化的入流边界模型,实现SPH方法与溃口计算模型的耦合。以Malpasset溃坝事件为例,检验了该模型计算溃坝洪水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相对较高,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应用该模型模拟了某水库溃坝洪水演进预演过程,评估其对下游输水干渠及交叉建筑物排水倒虹吸的洪水冲击风险,结果表明在上游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漫顶溃坝工况下,洪水演进至排水倒虹吸处的最大洪水位未超过校核洪水位。改进SPH模型精度高,可靠性强,与溃口计算模型耦合性好,可作为溃坝洪水演进模拟的通用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5.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政务部门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资源也日趋丰富。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快速做出积极响应,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形象,使电子政务"移动化",在遵循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设和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IOS的移动政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地图显示、查询、定位、搜索等基本功能,并能导入政务部门相关专题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相似文献   
36.
海上风电基础局部冲刷会影响风电结构的稳定,对海上风电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四腿群桩导管架基础为研究对象,对潮流条件下基础局部冲刷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0°水流条件下,最大冲刷深度为1.05倍桩径;45°水流条件下,最大冲刷深度为0.97倍桩径。并探索了新型蜂巢结构在群桩基础防冲刷中的应用,设计了蜂巢格室防护方案,发现在蜂巢防护情况下,两个流向作用于四腿群桩基础时最大冲刷深度仅为无防护情况下的27.3%和25.9%,表明蜂巢格室在海上风电基础的冲刷防护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7.
奥陶纪—泥盆纪时期,受加里东构造活动的影响,北祁连洋盆经历了俯冲消亡至造山的复杂转换。其中,志留纪是记录了盆山转换的重要大地构造过渡阶段,然而北祁连造山带在该时期的盆地性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北祁连地区志留系沉积地层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测试分析,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组合等方面的研究,共识别出潮坪相、浅海陆棚相及半深海相三种沉积相类型。此外,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的新资料,编制了全新的北祁连地区志留纪沉积构造格架、沉积盆地类型及空间配置关系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地层对比,以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重建了北祁连造山带志留纪沉积盆地充填序列,并采用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编制了全新的研究区志留纪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38.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搭载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利用传感器辅助编录、语音识别辅助编录、可定制字典辅助编录、界面自定义、相关联数据辅助编录等手段辅助野外数据快捷及智能化采集工作,并在野外利用采集的数据直接在Android设备上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实现数据的现场制图及可视化表达。重点针对野外钻孔数据在该系统上进行了数据采集测试和地质编录本的绘制,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   相似文献   
39.
黄丽娜  郑斌  何亮 《测绘学报》2013,42(5):752-759
为改善专题图色彩协调的配色效果,本文基于Munsell-HCV色彩调和理论提出一种与土地利用图斑色彩调和的多色等高线配色方法。将等高线调和配色问题分解为类属调和、秩序调和和色差调和三个子问题。首先根据专题图用色习惯设置等高线基本色调并建立等高线调和色域,然后采用Munsell调和秩序算法计算调和色区间中与各图斑普染色协调的颜色作为候选等高线调和色,在此基础上结合图斑和等高线分布的区域差异分析建立等高线配色优先级,并根据人眼对色彩差别的感受规律进行多色等高线的配色平衡。实验对比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采用多色等高线的调和配色方法在土地利用专题图制作中是可行的,并取得了丰富细腻的图面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40.
叙述了EES—GIS应急数据库系统的技术思路、组成及其功能,介绍了该系统在九江地震应急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EES—GIS系统在地震应急辅助决策中能有效地提高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