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浙江省地质勘查局聚焦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坚持"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大空间、大数据、大服务"现代地质观,勇于担当,奋发作为,有效发挥地质工作主力军作用,积极助力杭州打造"重要窗口"、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一、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2014年6月,原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与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杭州市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7月6日,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走基层、访一线"记者团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奔赴野外一线,开展为期一周的新闻"掘金"行动。宣传地质找矿成果,展示地质人风采。据介绍,2016年,青海省地矿局以生态保护统领地勘经济发展,树立大地质理念,着力打好生态保护牌和绿色发展牌,系统推进绿色勘查,拓展地质服务领域,不仅在矿产勘查领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新突破,其中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获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而且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民生地质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4月17日上午,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六楼第二会议室气氛热烈,与会同志踊跃发言,掷地有声. "辽宁省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调度会议"在这里举行.来自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省有色地质局、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东北煤田地质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武警部队黄金第四支队等地质勘查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调度会.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地质工作肩负着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保护重责,是支撑青海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生态立省战略和旅游大省战略实施的有生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地勘行业都在迅速加强环境地质勘查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发展的需求。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作为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勘查的主力军,先后开展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906水文地质部队,1984年"百万大裁军"时,裁撤归建原地质矿产部。1999年实行属地化管理,更名为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生态治理工程的勘查、普查、调查以及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治理、监测等工作。近年来,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积极投身青海东部严  相似文献   

6.
正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地质勘查和找矿的新路子,使全局的找矿工作呈现出老区实现新突破,新区取得新进展,新老勘查基地有序接替的新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试点绿色勘查的新模式,被树立为绿色勘查的全国示范典型;大力发展民生地质,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迈上新台阶。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学研用"科技平台为地质找矿提供强大动力,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  相似文献   

7.
正3月中旬以来,厅党组书记杨汝坤集中调研了省核工业地质局、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省地质调查局。期间,各地勘单位就地质找矿成果、主攻产业、绿色勘查开发机制等进行了汇报,就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深入讨论。杨汝坤一行深入基层院队看望了一线职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杨汝坤指出,各地勘单位面对矿业经济下行压力、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地质找矿空间压缩的新挑战,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充分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地质找矿成效显著,尤其干热岩、页岩气勘查获得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之间的矛盾愈益凸显,地质勘查的工作范围和空间正在被各种"保护区"迅速挤压,许多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勘查区不得不戛然而止、半途而废。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来自西北五省(区)的国土资源厅、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9.
2015年10月18-21日,地质勘查司会同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在参加"西北地区钾盐整装勘查成果交流会"后,对青海省地勘队伍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以下简称"绿色勘查"),实地考察了青海地矿局昆仑河地区的勘查工作现场,在西宁召开了全省"绿色勘查"座谈会,走访了"绿色勘查"走在前列的有色地勘局矿产勘查院,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总结我省"绿色勘查"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现予刊发,供各单位学习借鉴,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积极创新,推动"绿色勘查"走向深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勘工作的双赢,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地质勘查单位应转变发展思路,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为水生态保护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协助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全方位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地质勘查管理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地质工作和地质勘查行业,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中央级地质勘查项目,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承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监督管理地下水过量开采及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环境下,全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这是地质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素以特别能战斗而闻名国内化工地质勘查行业.特别是10年前"属地化"以来,在硼矿等地质找矿成果上屡有建树.其院长刘敬党曾荣获中国地质界最高奖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黄汲清国家青年地质科学家奖等殊荣.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地质勘查管理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地质工作和地质勘查行业,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中央级地质勘查项目,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承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监督管理地下水过量开采及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环境下,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这是地质勘查行业必须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贯彻中央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发展,积极面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积极为辽宁省钢铁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供应即地质勘查成果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矿局)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依托地质技术支撑,深化改革创新,拓展"大地质"领域,提振了整个广西地勘行业的信心. 广西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善茂说:"2016年广西地矿局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呈现出四大新亮点:一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陈武于2016年9月21日到我局听取工作汇报并做重要指示,局请求的8大工程、13个项目获得支持并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末,国土资源部启动"地质大调查",带动了我省新一轮地质找矿工作,加之大量社会资金加入,兴起了地质找矿与矿产勘查小高潮.经10年努力,取得了较好地质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青海省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逐步减少和停止,省核工业地质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按照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理念和勘查思路,从2014年起就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注入全新的地质勘查理念:即"生态保护第一"、"实施绿色勘查、和谐勘查"。并以此为准绳科学谋划地勘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勘查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河南不少地勘单位纷纷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踊跃奔赴西藏、新疆等省区参与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目前各地勘单位已在西部8个省区取得了108个探矿权,地质勘查面积据测算近1万平方公里.其中,不少地质勘查项目已有重要找矿发现,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以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契机,结合地质工作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围绕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关键问题,通过开展"整合勘查",不断探索新的地质找矿组织形式。我局从省情、局情出发,把地勘单位的自有矿权以矿集区为单元整合起来,使零星分散的小勘查区集成为联片的大勘查区;把地勘单位的技术、人才、装备、资金等找矿要素整合起来,并与大企业合作,使得各自  相似文献   

20.
正受制于各种原因,传统地质工作一般着眼于具体的研究对象,常常忽略地质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致使很多人误认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就一定会破坏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背道而驰。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这是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者的新使命,同时也对地质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树立系统思维,统筹开展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工作,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